一张90年代的老照片,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照片里一家人围坐,桌上摆满了吃食,有人说,这在当年绝对是“大户人家”。 咱们先看桌上最扎眼的那瓶茅台。 90年代初,一瓶茅台的价格在100到200块钱。 这是什么概念? 当时一个普通城镇职工,月工资也就两三百块,农村收入更低。 一瓶酒,可能就是一个人一个月的活命钱,能喝上这个的家庭,实力可想而知。 再看背景里的那台彩色电视机。 别小看这台“大屁股”电视,在90年代初期,一台长虹、熊猫牌的彩电要卖到两三千块,相当于一个工人不吃不喝干上大半年甚至一年。 谁家要是有台彩电,那绝对是整个院子里的焦点。 桌上的食物也不简单。 一个完整的生日蛋糕,一整只烧鸡,还有几瓶汽水。 在那个肉蛋奶还要凭票、凭本事才能买到的年代,这些都不是日常消费品。 普通家庭,可能只有在过年或者孩子生日时,才舍得买一个蛋糕,或者斩半只烧鸡改善伙食。 把这些东西——茅台、彩电、蛋糕、烧鸡——放在同一个画面里,答案就清晰了。 这已经不是“生活水平不错”能形容的了。 普通工薪家庭,月收入在200-500元之间,能偶尔吃上肉、喝瓶汽水就算不错,茅台和彩电对他们来说是奢侈品。 而能轻松拥有这一切的,月收入起码在800元以上,这在当时已经属于前10%的高收入群体。 这样的家庭,很可能是第一批“下海”经商成功的个体户,或者是在外企工作的高级职员,又或是单位里有一定级别的干部。 所以,这张照片不只是一张家庭合影,它更像一个时代的切片。 它真实地记录了90年代经济转型期,一部分人率先富起来的社会景象。 看到这张照片,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三十年间的变化,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