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欠中国钱,给中国打了欠条,现在中国让美国还钱,美国还不起,中国把这个欠条卖给其他国家,这个国家呢欠美国钱,就以人民币的形式买了中国手里的美国欠条,然后拿着这个欠条去抵消他欠美国的钱。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说起美国欠中国钱这事,很多人都觉得新鲜:世界第一强国也欠钱?还欠中国? 其实,这事真不复杂。美国欠中国的不是“借条”,而是美国国债,说白了就是美国政府打的“欠条”——我现在缺钱,先借你点儿,用国家信用作担保,以后还你本金加利息。 中国手里可不止一点点这样的欠条,公开数据看,中国现在还持有大概76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而美国整个国家的债务,已经飙到了37万亿美元,比他们一年赚的钱(GDP)还多。 就像一个家庭,每个月工资都不够花,还得还信用卡、房贷、车贷,根本拿不出现金来“立刻还钱”。 那问题就来了——中国手里这堆美国“欠条”,要真让美国慢慢拖着不还,岂不是白占了我们的资金?但中国没急着“要账”,反倒动了个脑筋,来了一波相当巧妙的操作,把死钱变活钱,还顺带帮人民币赚了面子。 别看是美国政府打的“欠条”,但这玩意儿在国际上是能买卖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就规定,国债可以像证券一样自由交易,还能把利息和本金分开卖。 意思是,这不是“纸糊的借条”,而是一种能流通的“硬通货”。 举个通俗的例子,你手里有一张银行存单,本来得等三年才能取钱,但你急用钱,就能转给别人,别人接手后继续等着收利息。这就是“债券交易”。 所以中国要卖手里的美国国债,不仅合法,而且再正常不过。美国也欢迎,各国央行、机构天天在买卖这种债券,就像市场上的商品一样。 那问题又来了——中国卖掉国债,是卖给谁?一般会有两种买家:一类是手里有闲钱的国家或投资机构;另一类更特殊,是欠美国钱的国家。 这第二种买家,才是中国的“聪明算盘”。 其实,这类国家在全球还挺多。过去几十年,美国借给不少国家发展贷款、援助资金,到期该还了,可人家手头没美元。美元不好凑啊,印不出来、挣不快,还得防通胀,真是左右为难。 这时候,中国手里的美国国债就变成了“救命稻草”。 这些国家一看,这不挺好吗?与其想办法去凑美元还债,不如直接用人民币从中国手里买下这些美国欠条,然后拿着这“欠条”去美国说:“我拿中国的债券抵账,我们两清。” 这就像三个人互相欠钱:张三欠李四100块,李四欠王五100块。李四让张三直接把100块给王五,三方账一对,全清。 从结果看:中国卖出美国的“欠条”,拿到了人民币;第三国还掉了欠美国的钱;美国账面上少了债务压力。 这就是一个三角债抵消,但放在国家层面上,是标准的金融操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一些发达国家之间早有先例。 那为什么这事能用人民币结算?这才是关键。以前国际贸易、债务、金融交易,基本都用美元算账。但最近几年,中国和不少国家签了本币结算协议,也就是说——买卖可以直接用人民币结,不用再绕一圈去换美元。 这么干有几个好处:第一,很多国家跟中国做生意本来就多,比如买咱的电器、机械、衣服,这些钱都用人民币付,手里早就攒着不少人民币。 第二,用人民币买国债,不用花钱去换美元,还能省掉汇率损失。第三,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场景变多,越来越有“硬通货”的味儿。 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让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一步步扩大。以前大家只认美元,现在慢慢发现,人民币也能拿来干大事——能买国债、能还债务、能结贸易账。这就是国际化的标志。 可以说,中国这波操作,不光是为了把国债卖掉,更是在“推人民币上位”。 从表面上看,美国也没吃亏。毕竟它不需要马上掏美元,只是账面上少了债务,反而轻松点儿。 但长远看,这事对美国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这说明——连美国的债务都可以“被别人倒手”,它那所谓的“世界信用”,正在被市场打折。 以前,全世界买美债,是因为信任美国不会赖账、不会崩盘。 现在,美国债台高筑、频频提高债务上限,光利息就快压得喘不过气。结果,最大的债权国——中国,开始主动“去美元化”、把美债换成人民币,这等于在告诉世界:“美元不是唯一的安全港,人民币也行。” 一旦更多国家跟进,开始用人民币进行债务结算、贸易支付,美国的“美元霸权”就要松动。 再看这场“三角交易”,可以说是三方共赢的经典案例。 对中国来说:不再死守那堆美国欠条;换来了真金白银的人民币;用这些资金还能搞国内建设、拉动经济。 对第三国来说:不用费劲去凑美元还债;用自己手头的人民币就能搞定债务;轻轻松松甩掉一笔负担。 对美国来说:暂时缓解了财政压力;少了一个大债主催债;国际舆论上也不至于太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