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临刑前,这位烈士连眼皮都没眨一下,他就是黄胤昌烈士,从镜头中我们可以看

小小历史查询 2025-10-28 14:42:46

1957年临刑前,这位烈士连眼皮都没眨一下,他就是黄胤昌烈士,从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毫无畏惧,一副视死如归的气魄,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 提起黄胤昌烈士,估计现在好多人都没听过这名字,可要是翻开当年的抗日和革命史料,这位上海汉子的故事能让人热血沸腾。 他1918年出生在上海崇明城桥镇,打小就是街坊邻里眼里的“读书苗子”,课本上的知识一学就会,成绩在学校里常年拔尖,谁见了都得夸一句“这孩子将来准有大出息”。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黄胤昌还不到20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那会儿他在老乡蔡多善办的《新崇报》当主笔,手里的笔杆就跟出鞘的刀似的,每次都用“胤昌”这个名字写时评,字里行间全是对侵略者的怒火,天天呼吁老百姓团结起来抗日,把家国情怀说得明明白白,半点不含糊,妥妥的热血青年模样。 后来眼见着报纸宣传力度不够,他干脆放下笔杆子扛起枪杆子,投笔从戎加入了抗日游击队。在县城西北一带秘密活动时,他一边组织老百姓搞救亡运动,教大家唱抗日歌曲、宣传救国道理,一边悄悄搜集日军情报,把敌人的动向摸得门儿清。 最厉害的是,他还凭着过人的胆识策反了汪伪部队的军官,让那些原本帮着日本人作恶的兵,转头就给新四军传递消息,这本事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那会儿新四军缺枪少弹,黄胤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担起责任,偷偷建了条地下运输线。他利用各种关系,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帮新四军采购军火和药品,每次物资顺利送过去,他都跟打了胜仗似的高兴。 到了40年代末,局势变化,黄胤昌去了台北,可他那股子敢说敢言的性子一点没改。看到当局的种种乱象,他忍不住在报纸上多次抨击时政,把那些不合理的事儿全给揭露出来,半点不畏惧权贵。 1957年,就因为这些仗义执言的言论,他被特务盯上抓进了监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黄胤昌半点没低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最后慷慨赴死,牺牲时才39岁。

0 阅读:26
小小历史查询

小小历史查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