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24岁的韩国“体操公主”许昭英,顶着父母的反对,执意嫁给了中国体操冠军黄力平,尽管被韩国网友骂成“叛徒”,她依然坚定表示,不是中国人我不嫁。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2年5月的韩国,几乎所有报纸都在讲同一件事——“体操公主”许昭英要嫁给中国人。 新闻一出,评论区炸了锅,有人骂她背叛祖国,有人请愿要剥夺她的荣誉,可她一句轻描淡写的“不是中国人,我不嫁”,像针一样扎进舆论的神经,很多人不明白,这个24岁的姑娘,到底图什么。 1993年的英国伯明翰,体操馆灯光刺眼,20岁的黄力平正备赛,16岁的许昭英刚被选进国家队,扎着马尾,一脸认真。 那一眼,黄力平差点从鞍马上摔下来,此后每次国际比赛,只要韩国队出现,他的目光总会不自觉地追过去。 1994年的墨尔本,他终于鼓起勇气送出一只毛绒熊,那是他在免税店排了半小时买的。她没拒绝,只是笑了一下——那种笑,足以让人记一辈子。 接下来的几年,两人在不同的赛场上时聚时散,黄力平是冠军,许昭英是新人,每次见面都隔着语言和身份的距离。 1996年,他因伤退役。体操生涯戛然而止的那年,他开始学韩语,说是为了“拓宽国际视野”,其实谁都懂那是为了一个人。 1998年曼谷亚运会,他以裁判的身份再次出现在场边,看着许昭英在高低杠上抹镁粉,那一刻,他忽然觉得,这几年所有的训练和伤痛都值了。 那次比赛后,两人终于有了交集,黄力平把她动作的技术问题写在纸上递给她,她认真看完,点头笑了。 爱情就这样在不动声色里发芽,她发现,这个中国男人不太会甜言蜜语,却总能在关键时刻出现——像递纸条那样,安静却用心。 此后,无论比赛在曼谷还是雅典,黄力平都会托人送去小礼物,有时是一张手写卡片,有时是一盒她爱吃的糖。 2001年,许昭英退役,直接搬到中国,她开始学汉语,从拼音到声调,错一个音都急得皱眉,黄力平带她去菜市场买菜,教她分辨韭菜和大葱;第一次吃火锅,她辣得直喝水,他就在旁边憋笑。 那一年,他们住在简陋的出租屋里,窗外是吵闹的街市,屋里是慢吞吞的韩语和汉语交织。 但外界的声音没停过,韩国论坛骂她“崇洋媚外”,电视节目讨论“运动员能否外嫁”,父母更是反对到底,母亲哭着说远嫁太苦,父亲干脆摔门不理。她只在信里写道:“妈,我没嫁到别的国家,我只是去了一个也有春天的地方。” 黄力平知道她难,就背上年货亲自去韩国登门,那天他笨拙地学着开韩式地暖,急得满头汗,惹得岳母忍不住笑出声,晚饭后,许父拍了拍他的肩,说:“你能吃苦,我就放心了”这句话,比任何誓言都来得实在。 婚礼定在2002年5月的首尔,那天,她穿着韩服,他穿中山装,背着她绕场三圈。台下有中国的李宁、李小双,也有她的韩国队友,笑声和掌声混在一起,像是两种语言终于找到共同的节奏,那一刻,国界似乎不再是界。 婚后,他们在中国定居。她开体操培训班,教孩子们翻滚起跳;他做裁判、带队出差,家里餐桌上,泡菜和韭菜盒子并排放着,语言问题慢慢消失,他们约定在家说“双语”,笑点也越来越多,最有趣的是女儿,她在作文《我的祖国》里画了两面国旗,老师让她重写,小姑娘歪着头说:“可我本来就有两个祖国啊。” 岁月安静地往前走。那些曾经骂她“叛徒”的人早已无影无踪,倒是每次韩国老教练来中国,都偷偷给她带泡菜,她笑着收下,也不再解释什么,多年后,有电视台做专题,主持人公开道歉,说当年的批评太偏激。 许昭英如今依旧在教体操,黄力平依旧在赛场上吹哨,日子不算轰烈,却稳稳当当,她说自己从没想做谁的象征,只是想过普通人的生活,只是这个“普通”,她用半生去争取。 有人问她后悔吗?她说没有,爱情不是比谁赢得多,而是看谁愿意坚持到底,真正的勇气,不是逆风而行的豪言,而是知道风会有多大,仍然走过去,二十多年过去了,那场被骂得体无完肤的跨国婚姻,变成了一段最平凡的幸福。对此你怎么看? 要信源:(中国新闻网——韩中体操队员再传佳话 许昭英黄力平喜结良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