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北京,一女子外出过程中,突然感觉心脏不舒服,于是她立即拨打了“120”求助,可接线员却非常不耐烦,不仅辱骂女子,还直接挂断电话!女子只能求助民警,这才顺利抵达医院救治。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国庆假期刚过,37岁的张静独自驾车返京,准备投入新的工作。没想到,归途上的一次突发心脏剧痛,却让她体验到了一场“比病还难熬”的求助过程。 那天下午,张静正途经通州某检查站,胸口突然像被重锤砸了一下,心跳失控,连呼吸都变得困难。她凭着最后的理智把车停到安全区,掏出手机拨打120。 电话很快接通,她尽量简明地描述了自己的病情和大致位置。可情况紧急,她说不出更详细的定位,只能反复强调自己在检查站附近。 电话那头的接线员,声音里带着明显的不耐烦。几句沟通之后,突然爆出一句刺耳的辱骂,接着电话被挂断。张静愣在原地,心脏的痛和委屈、惊愕混杂在一起,她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 可当时,张静已别无选择。她强忍着不适,慢慢下车,向检查站的“帽子叔叔”求助。 现场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帮她联系医院,并协助安排车辆,才让她及时赶到医院接受救治。医生诊断为心律失常,幸亏送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件事远没有随着张静脱险而结束。回想起刚才求助时的遭遇,张静越想越气愤。她向120急救中心反映,要求对涉事接线员做出道歉和处理。 可得到的回复却是,“她家里有点事,情绪失控了,不是针对你,已经扣了绩效。”这样简单的解释,怎么可能让一个曾在生死边缘挣扎的人释怀?张静坚持要求正式道歉和处理说明,但对方只说会“商量一下”,就再无下文。 随着事件曝光,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共鸣和愤怒。有人说,“120救死扶伤,是生命线上最重要的环节,怎么能因为个人情绪耽误急救?”也有人感叹,“万一病情再重一点,耽误几分钟可能就是一条命。” 更有不少人回忆起自己或家人拨打急救电话时遇到的冷漠、推诿甚至刁难,感到无比心寒。 其实,急救指挥中心的每一通电话,对患者来说都是在和时间赛跑。接线员即使身处岗位压力大、个人情绪难免起伏,也绝不能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更不能在患者最需要帮助时挂断电话、出言辱骂。无论是从法律角度,还是从职业伦理,这样的行为都无法被原谅。 法律专家指出,虽然在此案中双方之间因为地址不详等原因,服务合同可能还未正式成立,但接线员的侮辱和挂断电话行为,已经涉嫌侵权,120急救中心作为用人单位应承担相应责任。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事件本身,动摇了公众对急救体系的信任。 大多数人一生可能只会拨打一次120,但那一次,很可能就是命悬一线的关键时刻。我们可以理解一线人员也有情绪困扰,但同样希望,生命热线永远是一条“冷静、专业、负责”的生命通道。 对于这样的事件,扣绩效远远不够,公开透明的处理和道歉,才是对患者、对社会最起码的交代。 你是否有过紧急时刻向120求助的经历? 信源:《女子心脏不适打120求救,遭对方辱骂并挂电话!急救中心:接线员当时家里有事》潇湘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