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基突然宣布说:乌克兰和盟友要在七到十天内搞定停火计划,还直接向美国要能打到莫斯科的"战斧"导弹,声称不用培训就能用。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10月27日放出了一番话,表面上看是提了个停火计划,但话里夹带的私货,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此计划旨在未来七至十日,与盟友协同磋商,力求达成一份停火协议,以推动局势缓和,开启和平新局。但真正的核心,是他紧接着向美国喊话,点名要“战斧”巡航导弹,而且必须是能打到莫斯科的那种。 这招棋的精髓,根本不在于能不能真的拿到“战斧”,而在于把这个要求喊出来本身。它就像一件“言语武器”,立刻向俄罗斯释放了一个信号:我们有能力让战争烧到你的心脏地带。 乌克兰心怀算计,妄图借制造威慑之法,使俄方在未来谈判中有所忌惮,进而令其在谈判桌上的态度趋于缓和,以达自身目的。 与此同时,这番话语亦是讲给盟友们听的。它暗藏深意,既传递着某种期许,也蕴含着特定的警示,意在让盟友们能心领神会。 早在10月26日,即前一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便切中要害地指出,欧洲人呼吁停火,实则是妄图为乌克兰争取时间以补充弹药。 这种策略,让人想起1991年海湾战争时美军的操作,借停火谈判的名义,暗地里完成军事部署和补给。泽连斯基现在等于是在告诉西方:我的弹药快见底了,再不给点厉害的,就撑不住了。 可“战斧”终究不是随便能给的东西。泽连斯基轻描淡写地说,他的军队不用专门训练就能上手。然而,此说法无疑显得过于乐观。 这般论断,未充分考量诸多潜在变数,在现实的复杂情境下,其乐观之态难免有失偏颇。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就曾直言,“战斧”系统精密复杂,想玩明白,通常需要长达一年的高强度训练,最少也得半年,而且美军一般不外传操作方法。 这种技术和训练上的鸿沟,还只是第一道坎。更为紧要的是,美方展现出的态度极为坚决,似已毫无转圜余地,这般强硬之态,着实引人关注与深思。一位匿名的美国高官直接表示,向乌克兰提供“战斧”的请求“完全行不通”。 这背后有三重顾虑:首先,美国自己的“战斧”库存都有些紧张了;其次,乌克兰没说清楚拿到这款导弹后,到底怎么用它来扭转战局;最后,基辅列出的打击目标数量,远远超过了盟友可能提供的导弹数量。 我们再来看看“战斧”究竟有多厉害。其射程逾2000公里,相较于乌克兰现有的“风暴阴影”导弹,有着显著优势,“风暴阴影”在它面前,射程差距明显。一旦自乌克兰发射,其射程范围将覆盖莫斯科与圣彼得堡。 这意味着两座重要城市都将处于潜在威胁之下,局势不容小觑。有美国智库分析,即便只是标准版“战斧”,也能威胁到俄罗斯境内超过1600个军事目标,包括像恩格斯-2这种存放战略轰炸机的基地。要是增程版,目标数量更是飙升到近两千个。这和乌克兰国产无人机几十公斤的载弹量比起来,完全是两个维度的东西。 正因这般情形,提供“战斧”之举,无异于开启地缘政治领域的“潘多拉魔盒”,其中潜藏的复杂危机与连锁反应,或将纷至沓来。 拉夫罗夫秉持这样的观点:此次冲突的根源在于,北约妄图将乌克兰打造成对抗俄罗斯的前沿阵地,以此达成其不可告人的战略企图。如果北约核心国家的战略武器真的被用来攻击俄罗斯腹地,那局势很可能会彻底失控。 显而易见,美国不敢轻易去冒此等风险。更何况,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过去三个月间,俄军推进速度之快为近两年来所罕见。 他还判断,基辅方面已然流露出“慌乱”之态。在俄方看来,欧洲之所以态度转变,恰恰是因为乌克兰的武器即将耗尽,没有西方的援助,他们根本顶不住。 所以,泽连斯基这次的“停火换导弹”策略,说到底是一次风险极高的政治喊价。它更多是一种姿态,反映了战场压力下的焦虑。 这招棋虽然精于算计,但在现实的重重壁垒和巨大的风险面前,终究显得有些底气不足,成功的希望也十分渺茫。 信源:每经网 泽连斯基称与盟友在未来七至十天内制定一项停火计划 2025-10-27 19:45: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