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爽的就业不是说去哪个企业,而是要看这个企业是不是甲方。比如说,很多人都喜欢央国

岚岚看商业 2025-10-29 22:52:00

最爽的就业不是说去哪个企业,而是要看这个企业是不是甲方。比如说,很多人都喜欢央国企,听起来稳得很,编制、五险二金、年终奖、住房补贴全都有,其实都是假的,只有甲方才稳。乙方即便是央国企,你也会被恶心到主动离职。 什么叫甲方?乙方就是合同上甲方花钱买服务,乙方挣钱提供服务。乙方是干最累的活,赚最少的钱,还要挨最多的骂。甲方就喜欢追求高学历、好院校,尤其是自身是央国企的甲方。私企招聘好歹会看看问题解决能力,央国企完全看履历是不是“硬”,因为履历越“硬”,招聘者越不会背锅,这就导致了很多身为央国企的甲方都是做事不经过大脑的“水货”,出尔反尔、朝令夕改,有福利自己想,有锅让你背,甚至自己的本职工作都不做了,直接就甩给乙方了。 举个例子,甲方甚至可能让乙方直接登录他自己的邮箱,用他的电脑、他的文书模板,模拟他的口吻来发邮件。这听起来很离谱,离谱到不真实,对吧? 实际上一点也不离谱,而是常态化工作。真正离谱的是,这本就是他的工作,你不会干问他,他反而不教,还说“干不了就滚”;你硬着头皮干了,对了还好,错了他还会开罚单。最最离谱的是,这种事儿在他们内部竟然习以为常。 所以乙方出的任何方案,甲方都有可能从任何角度挑刺儿,然后让你重新修改,就像《浪浪山》里小妖怪画唐僧画像一样。甲方开个会,乙方得提前准备3天PPT;甲方要数据,乙方得连夜汇总分析;甲方领导一句话,乙方的周末就全泡汤了。你看见那些通宵亮灯的写字楼了吗?大概率都是乙方公司在加班,什么咨询公司、设计院、外包公司、广告公司、施工单位、代工厂全是。 举几个典型的例子,你就懂了。比如中铁、中建、中水电这些建筑类央企,看起来都是大企业,但在项目里往往是乙方,甲方是地方发改委、地产集团、能源投资公司;比如华为、中兴,很多部门其实是给甲方发需求的,但他们自己面对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时候,又成了乙方,被要求改方案、降报价、拼交付; 再比如互联网公司的外包岗,测试岗、开发岗,天天对接甲方业务部门,“这个页面不满意”“那段逻辑要改”,改到你怀疑人生;还有广告公关行业,就是乙方中的“卷王”,甲方一句“创意不够炸”,整个团队通宵赶工,问哪里不够炸,甲方直接就骂过来:“你是专业的,你问我啊?”就离谱。 甲方领导凌晨两点发微信,乙方经理就得立刻回“收到”,必须24小时随时待命。真的,甲方的要求离谱到就像是孙子对爷爷提的要求,无论多离谱,爷爷都会答应。结果是所有问题都是爷爷搞定的,但孙子反而会跑到台前炫耀:“怎么样?我牛逼吧?”可要是出了问题,立马就会说:“爷爷,你怎么能这样呢?”甩锅甩得无比熟练。 那什么样的企业是甲方呢?举个例子你就懂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他们是通信行业的甲方,华为、中兴要给他们投标报价;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是电气自动化能源行业的甲方,ABB、西门子等很多设备厂全是乙方;各省市政府投资平台、发改委、交通局、水利局、自然资源局,是建筑、水利、交通行业的甲方,中建、中铁、中交等都是给他们干活的;还有各大银行、证券、保险公司,都是金融业的甲方,系统开发、审计咨询、数据外包公司都是给他们服务的;还有一些互联网巨头,比如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他们做平台、做生态,本身是甲方。当然,在同一家公司里,技术外包、UI、运营支持岗位可能又是乙方。 有的时候,同一家企业甚至同一个行业都有甲乙两面,关键不在于企业名头大不大,而是在于你的位置是在花钱还是在挣钱。如果你是花钱的,能定标准、能拍板、能审批,那你就是甲方;如果你是挣钱的,被催、被改、被压价,那你就是乙方。对了,有一个岗位叫采购岗,这个岗位就是典型的甲方型岗位。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在央国企比民企还累,有的人在事业单位干得比私企还穷。说到底,不是体制的区别,而是主导权的区别。最爽的工作不在于你进了哪家大企业,而在于你能不能说“不”。

0 阅读:15
岚岚看商业

岚岚看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