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回自己的国家!”10月25日,广东深圳,几名印度人坐地铁时,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吃手抓饭!虽然有人上前劝阻过他们,可印度人根本不听,地铁站回应:对所有乘客都一视同仁,不会因为是外国人不管。 公共场合虽然人比较多,但也要遵循的规则,需要人们自觉遵守,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地铁上是不允许吃东西的,一来是会影响他人,二来则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10 月 25 号那幕,想想都让人不舒服,地铁车厢里本来就密闭,咖喱味一散开来,整个车厢都是味儿,旁边乘客躲都没地方躲。 更别说用手抓着吃,米粒掉在座位上、地板缝里,黏糊糊的多脏啊。有人上前劝,他们还不当回事,这就不是文化习惯的问题了,是没把公共规矩放眼里。 深圳地铁说一视同仁,这话听着提气,但真要做到才管用,毕竟以前不是没出过偏门事儿。 就说南京地铁去年那回,一个外国姑娘喝星巴克,一个中国小伙喝奶茶,俩人同时被发现,结果小伙挨了罚,外国姑娘就口头警告了一句。 地铁解释说工作人员语言不通,这理由谁信啊?规矩是给所有人立的,哪能因为说不上话就网开一面?要是这样,大家心里能平衡吗? 好在深圳地铁这回明确说了不搞特殊,希望真能说到做到,别让规矩成了 “软柿子”,谁想捏就捏。 可能有人会说,手抓饭是印度的文化习惯,得尊重。这话没毛病,咱中国人向来好客,尊重别人的文化是本分,但尊重是相互的,不能拿文化当违反规矩的挡箭牌。 在印度用手抓饭是礼仪,可到了中国地铁,就得守中国的规矩。就像咱去国外,人家说不能大声说话,咱也得憋着不是?再说了,地铁禁食根本不是咱瞎规定的,全世界讲究的地方都这样。 新加坡地铁里吃东西,抓住了最高罚 2500 块人民币,日本更严,敢在地铁吃东西,可能直接上征信黑名单,以后办事都难。人家那不是不近人情,是懂公共空间得互相体谅。 为啥地铁里非得禁吃的?可不是小题大做。武汉地铁去年有数据,一年因为车厢饮食的投诉就有 327 起,这里面 12 起直接导致了设备故障。 汤汤水水洒在地上,老人小孩踩上去多容易滑倒?食物残渣掉在轨道里,招老鼠、蟑螂,这些小东西咬断电缆线,地铁就得停运,万一出了事故可不是闹着玩的。 北京、上海以前都出过蟑螂咬断信号电缆的事儿,耽误多少人出行?深圳地铁自己也说了,2024 年收到车厢饮食投诉超 300 起,可实际开罚单的还不到 10%,这执法太松了,难怪有人敢明目张胆地吃。 再说清洁工人的难处,咱们坐几站地铁都觉得累,他们得天天在车厢里打扫。米粒、菜渣嵌在座位缝里,得用小刷子一点点抠;油渍洒在地板上,得蹲在地上反复擦。 有地铁工作人员说,早高峰要是有人吃包子、豆浆,打扫这一节车厢的时间得比平时多 20 分钟。深圳常住外籍人口都超过 12 万了,要是都因为 “不懂规矩” 就随便吃,工作人员哪忙得过来?这不是给别人添负担吗? 有人可能觉得,偶尔一次没关系,饿极了吃点东西能理解。可公共场合的规矩,就怕 “偶尔一次”。你今天饿了吃手抓饭,他明天赶时间吃包子,后天就有人喝奶茶洒一地,最后这地铁不成饭馆了? 话说回来,咱也得替人家想想,可能真有外国朋友不知道地铁不能吃东西。深圳地铁现在的禁止饮食标识只有中英文,印地语这些常用语言都没有,人家想看懂也难。 这是管理上的漏洞,得赶紧补上,多弄几种语言的提示牌,在站台多广播几遍,让外国人一来就知道规矩。但提示归提示,真犯了规就得管,不能因为 “没看见提示” 就算了,不然规矩就成了摆设。 最关键的还是一视同仁。不管你是中国人、印度人,还是哪国人,进了地铁就得守一条规矩。深圳地铁这回说了 “不会因为是外国人不管”,这话得落到实处。 要是发现了违规,该提醒就提醒,该罚款就罚款,别搞区别对待。南京地铁那事儿已经给咱提了醒,执法不公最伤人心,也最毁规矩。 公共空间是大家的,不是哪个人的 “食堂”。你想吃饭,出了地铁找个饭馆,安安稳稳吃,没人拦着;可在地铁里,就得考虑别人的感受,考虑公共安全。 印度朋友的文化习惯值得尊重,但遵守当地规矩更能体现尊重。深圳是国际化大都市,来的外国人多,更得把规矩立起来、守下去,这样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坐地铁都能舒服、安全。 希望这回深圳地铁能说到做到,真的一视同仁处理,也赶紧把多语言提示、日常巡查这些漏洞补上。 别让 “滚回自己的国家” 这种气话再出现,咱要的不是排挤谁,是让所有人都懂:规矩面前,人人平等,这才是真正的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