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之前为了向英国和日本示好,突然就取消了和中国合作的100亿美元巴加莫约港项目,可六年过去了,港口还是一片空地,2025年10月,坦桑尼亚政府干脆拿出220亿先令,又来请中国企业参与这个项目!这是何必呢? 2013年的时候,中国和坦桑尼亚签了个大单子。 中国答应投100亿美元,联合阿曼的基金一起,不仅要把这里建成东非最大深水港,还规划了配套的经济特区,连合资公司都注册好了,招商引资的宣传册都发到了中东和欧洲企业手里。 这地方的地理优势简直太好了,紧挨着印度洋国际航道,离坦桑尼亚老港口达累斯萨拉姆才75公里,等于给坦桑的外贸打通了“快车道”,基奎特总统当时在公开场合提这事,嘴角都没下来过。 可谁能想到,2015年马古富力政府上台后,态度才算彻底急转弯。 他们借着“土地使用权年限”的分歧发难,一口咬定原协议“有剥削性”,转头就跟英日眉来眼去,仿佛抓住了更好的“靠山”。 可现实很快就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英日的热情从头到尾都是“口头支票”,喊了六年口号,连份正经的书面合作方案都没提交过。 日本仅通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搞了几期港口管理短期培训,连港口勘测的设备都没运过来。 外贸这块的损失更直观,坦桑尼亚中央银行2022年的报告显示,2019到2021年三年间,外贸总额直接少了12%——那些等着出口的咖啡、腰果,因为达累斯萨拉姆港拥堵,从采摘到装船的时间比预期多了15天,物流成本硬生生涨了30%,原本能卖100美元/吨的腰果,最后落到农户手里只剩70美元。 更要命的是老港口彻底扛不住了,货船要排队24天才能靠岸,货车能从港口大门排出去十公里,世界银行都算过账,就这低效运营,每年让坦桑尼亚少收十几亿美元关税,国际信用评级也从B级跌到了CCC+,跟“靠谱”俩字基本绝缘。 就业的坑就更难填了,这项目原计划能创造5万个长期岗位,一搁置,沿海地区的失业率比其他地方高出2.8个百分点,青年失业率从10%涨到了13%,不少年轻人只能背着行李去肯尼亚、乌干达找活干。 最直观的还是沿海居民的日子,就拿林迪省的渔民来说,本来盼着港口建成后,能把鱼卖到中东、欧洲,结果渔船只能在近海打转,收入比预期少了三成多,连修船的钱都得凑。 更憋屈的是邻居们都在往前跑:肯尼亚的蒙内铁路连到了蒙巴萨港,埃塞俄比亚的亚吉铁路通了红海,原本有190多家来自印度、土耳其的企业想入驻巴加莫约经济特区,一看工地荒了六年,全转头去了邻国的自贸区。 坦桑尼亚不仅没吃到港口红利,连在东非的经济地位都掉了队——坦桑尼亚国家石油公司2022年的数据显示,国内已探明的57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储量,本来计划通过巴加莫约港出口液化天然气,结果壳牌、道达尔这些公司的勘探设备在海边放了四年,出口计划直接推迟了五年,地下的“黑金”硬是成了死钱。 其实坦桑尼亚不是没见过中国基建的实力,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就派了三万工人,花五年时间铺了1860公里的坦赞铁路,没要过一句额外条件,现在这条铁路还在跑货列,当地老人提起“中国朋友”都竖大拇指。 近几年的例子更实在,尼日利亚的莱基港原本是片荒沼泽,中国企业接手后,不仅建成了西非第一大深水港,2023年9月运营以来,还直接带动当地5000人就业,培养出尼日利亚第一批能独立操作岸桥的技术工人。 世界银行测算过,未来45年这一个港口就能给尼日利亚创造17万个就业岗位,带来3610亿美元经济效益,周边的自贸区、物流园不到一年就入驻了80多家企业——这些案例,坦桑尼亚政府不可能看不见,只是当初被英日的“画饼”迷了眼。 折腾到2021年,马古富力总统去世,哈桑总统上台后才算彻底清醒。 这位务实的领导人很快就放出要复兴巴加莫约港的信号,2023年桑给巴尔总统访华时专门提了这事,2024年坦桑副总统又去北京磋商,说白了就是彻底认栽:知道英日靠不住,还得找中国。 2025年10月坦桑尼亚政府拿出的220亿先令,按当时1美元兑2400先令的汇率算,也就800多万美元,这点钱连港口前期清淤的费用都不够,更别说跟当初100亿美元的投入比了——这举动说白了就是“认错求和”的姿态,知道之前走了弯路,现在想靠这点启动资金表诚意,盼着中国能再伸手帮忙。 毕竟中国不仅拿得出真金白银,还有成熟的技术和运营经验,甚至早就规划好了港口配套的铁路支线,能直接跟坦赞铁路连通,货物从港口运到非洲内陆能少走200多公里冤枉路,这种一体化解决方案,英日根本拿不出来。 国际投资者也不傻,2019到2024年这六年,坦桑尼亚外资流入比项目搁置前少了40%,大家怕的就是政策反复无常,现在重新找中国合作,也是想给市场吃颗定心丸。 现在回头找中国,虽然绕了一大圈弯路,但好在巴加莫约港的地理优势还在,中国的合作诚意也没断,只要这次能踏实推进,当初“非洲深圳”的梦,说不定还有机会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