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日本突然宣布了 10月31日,日本综合商社双日公司宣布,已开始从澳大利亚进口镝和铽,这些原料会先在马来西亚加工,再运往日本,这是日本首次从中国以外的渠道获取这类关键重稀土。(环球网) 这事儿可不是临时起意,早在两年前就埋下了伏笔。2023年,双日联合日本金属与能源安全机构,给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投了2亿澳元,就是为了今天这一步。 这笔钱投下去,回报很实在:莱纳斯会把韦尔德山矿65%的镝和铽产量供给日本,算下来能填日本30%的需求缺口。 但这点量真不够用。美国地质调查局有数据,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近70%,尤其是重稀土,一直是全球核心供应来源,日本过去对咱们的依赖度极高。 镝和铽这两种东西,值钱是有道理的。新能源汽车、风电设备的电机磁铁,没它们扛不住高温;而且地壳里的储量,比黄金还稀少。国际能源署预测,2040年这类稀土的需求,会是2020年的1.6倍。 日本急着找替代渠道,和中国的出口管制直接挂钩。2025年4月,中国对七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许可管理,全球稀土供应链一下就绷紧了,日本企业感受最明显。 新渠道看着能解燃眉,成本问题却藏不住。矿石从澳洲运到马来西亚加工,再转道运去日本,这么一圈折腾下来,最终成本比直接从中国采购高了一截。 这背后还能看到美日的影子。最近日美会晤刚敲定,要共建稳定的稀土采购框架,说白了就是想慢慢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可这个框架的漏洞其实很明显。莱纳斯马来西亚工厂的核心萃取设备,全是从中国进口的,而且分离效率比中国同类设备低25%,想绕开中国没那么容易。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管制力度。按2025年的新规,境外产品只要含0.1%以上中国稀土成分,出口时就得办许可证,想打擦边球很难。 中国的优势也不只是资源多。全球90%的稀土冶炼产能都在咱们这儿,分离纯度能做到99.999%,而莱纳斯的产品纯度才到99.95%,差距摆在这儿。 莱纳斯也想扩产,但没那么快。新增产线需要的中国设备,得等到2026年才能交付,现在的年分离量,连中国一家中等规模工厂的零头都不到。 日本这步棋,看着是破局,其实更像给自己加了道枷锁。为了所谓的“供应链安全”,硬生生拉高了产业成本,可依赖的本质并没改变。 稀土领域的博弈,从来都是靠硬实力说话,不是找几个替代渠道就能真正破局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稀土出口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