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株潭一体化的核心引擎与湖南科创“一号工程”,湘江科学城正以“超常规”速度勾勒创新版图。这片横跨长沙、湘潭两市的153.65平方公里热土,凭借政策红利与资源集聚效应,已成为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必争之地” 。 从交通融城到产业融城,湘江科学城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在《关于支持湘江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加持下,省财政“一事一议”重点支持重大科创平台建设,415亿投资落地的首开区“五大建”已全面封顶,预计2026年即可投用。截至目前,湖南大学科创港、湖南师范大学科创港等29个项目已先后落地,其中湖南大学科创港校区进展迅猛,1600亩新校预计2026年迎来首批师生,将集聚2万名高层次人才 。 中南大学的进驻则让这片科创高地的人才支撑更趋完善。早在2024年2月,该校智能交通研究中心已率先落户科学城智能传感与网联产业基地,如今更明确将湘江科创湾校区选址湘潭九华兴隆湖片区,规划面积达2700亩。这一布局与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形成联动——后者已汇聚7所高校院所、34名两院院士,其核心载体湘江科创基地已入驻70余家科创企业,构建起“基础研究—成果化”的完整生态链 。 高校集群的成型正加速“就近就业”愿景落地。中南大学的交通、材料等优势学科,与湖南钢铁技术研究院、中车长沙科创中心等落地企业形成产业呼应;湖南大学半导体、生命医学等前沿平台,将与科学城的智能传感、生物医药产业深度协同 。这种“校地共生”模式,不仅为片区注入高质量人才流,更推动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随着长沙市一中新校区2025年秋季开学、湘江院士港2026年建成投用,湘江科学城“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定位愈发清晰。中南大学的落子,无疑为这片崛起中的科创高地再添重磅砝码,也让长株潭一体化的创新动能更加强劲。
作为长株潭一体化的核心引擎与湖南科创“一号工程”,湘江科学城正以“超常规”速度勾
一三大树哥
2025-11-01 12:41:09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