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嬉皮笑脸的高市早苗,在见到中方那刻,一秒切换“三好学生” 要知道,像高市早苗这样一路靠“鹰派”标签爬上日本首相宝座的政客,最擅长的就是在不同场合戴不同的面具。 10月30日APEC峰会刚开场,她还在会场里穿梭自如,东一句“你好”,西一句“我们合作”,一副“国际交际花”的姿态,甚至不惜主动调整座位,挤到印尼总统普拉博沃身边套近乎。 那轻快的步伐、刻意的笑容,仿佛她不是来谈事的,是来选美的。 可等她一转身,面对中方代表团的那一刻,整个人像是按下了暂停键。笑容没了,动作僵了,连眼神都变得拘谨。 她不再是那个在会场里主动握手、热情搭话的“高市外交”,而是一个安静聆听、反应谨慎的“听课代表”。 中方摊出五点主张,尤其点明“村山谈话精神”与“台湾问题”的不可逾越性,高市坐得笔直,连笔记都记得特别仔细,生怕漏了哪一句。 有意思的是,就在几天前,她还在东京陪着特朗普“演双簧”,一会儿挽手同行,一会儿同乘专机,场面热络得让媒体都忍不住调侃她“太贴了”。 她口口声声要把对美投资拉到5500亿美元,还提前兑现了防卫费占GDP 2%的承诺,仿佛在说:“放心吧老大哥,我会听话。” 可转身不到几天,面对中国,她又一秒切换成“温顺模式”,直言“坚持1972年《日中联合声明》立场”,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这种速度,连变脸大师都要自愧不如。 别以为这是什么外交智慧,其实这是她心里太清楚,日本现在根本没那个底气在中美之间当“挑事”的那一个。 她知道,如果继续像安倍那样一味倒向美国,换来的只会是中国的强硬反制,可她那脆弱得像豆腐渣一样的联合政权,根本承受不起外部的冲击。 公明党已经走了,自民党和维新会勉强凑了个少数政府,众议院席位都没过半,连个预算案都得看在野党脸色行事。 这个时候要是再在外交上出幺蛾子,那不就是自掘坟墓? 更别说她上台才十天,连内阁都还没磨合好。 她自己过去那一身右翼背景,说参拜靖国就参拜,说“台日一家亲”就“窜访台湾”,现在突然改口说要跟中国建立“建设性关系”,谁信? 她自己都知道没人信,所以才得在APEC上演这么一出“表态剧”。 光靠嘴说不够,还得靠表情管理、肢体语言加分,才能让中方感受到她“真的变了”。 但中方显然没那么容易买账。这次“应约会见”本身就释放出一个信号——中国没主动拉你,但也不拒绝你。 五点主张不是谈判,是划线,特别是“村山谈话”和“台湾问题”,不是建议,是底线。高市听得明白,她不敢不听。 她当然记得上一个试图在台湾问题上玩火的岸田文雄,刚说完“台湾有事”,就被中国军演封锁了全岛海域,那场面她可不想重演。 更何况,她这次的外交舞台并不稳。 别看她和韩国总统李在明互赠礼物,送围棋、回化妆品,谈笑风生,其实那不过是她试图营造“务实新局”的一部分。 会谈超时45分钟,看起来气氛好,但本质上是各自做表面功夫。李在明是对日强硬派,哪能轻易就被围棋收买? 高市也明白,历史问题随时可能反噬她的“务实形象”,所以现在只能暂时按住不提,先稳住场面再说。 她现在的处境,说白了就是“上头没资源,下头没支持”。 美国虽然还愿意给她撑腰,但那是因为特朗普还在试图维持亚太影响力,真要打起来,美国第一时间撤的就是自己人。 高市当然知道,美国人嘴上说“盟友”,心里想的是“棋子”。她要是真信了那一套,拿日本去当炮灰,那她这个首相位置连一年都坐不稳。 所以她必须两头下注。一头讨好美国,一头安抚中国,哪头都不能得罪。但问题是,这种中间路线从来就不好走。 她一边答应美国配合稀土供应链合作,减少对华依赖,一边又跟中方说“希望加强合作、推进民心沟通”。 这听起来是平衡,其实是摇摆。摇得越久,反弹越大。 说到底,她现在的“外交三好生”人设,不过是她在国内困局下的临时避风港。 她想用“柔和姿态”换来一个喘息的空间,而不是一场长期的战略转向。 她的内阁里,鹰派一个不少,靖国神社那张牌,迟早还是要翻出来。就看她是忍得住,还是撑不住。 中方当然不是没看出来这点,所以才在会谈中反复强调“言行一致”。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高市过去怎么表态的,怎么行动的,中方一清二楚。 她要想证明自己是真心“建设性”,不是“表演型”,那就得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拿出实际动作。 不参拜靖国、不过度炒作台湾、不跟着美国起哄,这些可都是试金石。 可问题来了,她顶得住国内右翼压力吗?她能不被特朗普牵着走吗?她能不被在野党拿“亲中”当刀子捅吗?这些问题,一个都绕不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