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美国国防部正式宣布 2025年11月1日,据多家权威媒体报道,

碎片读世界 2025-11-01 20:08:59

快讯!快讯! 美国国防部正式宣布 2025年11月1日,据多家权威媒体报道,美国国防部已正式为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的计划亮起“绿灯”,评估认为此举不会对美军自身库存造成负面影响,最终的政治决定权现已交到总统特朗普手中。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五角大楼在技术层面开了通行证,但拍板儿的压力完全转移到了特朗普的办公桌上。回想10月17日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白宫会面时,他还明确表示“目前不会”提供这种射程超过2000公里、能直接威胁莫斯科的远程导弹,这种态度的反复,恰恰暴露了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深层纠结。 这背后其实藏着美国政府内部的小算盘。五角大楼嘴上说库存充足,可实际情况是美国每年仅能生产50至70枚“战斧”,就算现有库存约4150枚,也得优先保障自身战备,能给乌克兰的数量少得可怜。 泽连斯基为了要到导弹没少下功夫,10月17日白宫会面时,甚至提出用数千架无人机交换。可他心里也清楚,就算拿到导弹,乌克兰海军早已没了适配舰艇,改装成陆基发射至少得等好几个月。 特朗普的犹豫不是没道理,10月16日他和普京通了两个半小时电话,对方明确警告,提供“战斧”只会损害俄美关系,对战场局势毫无影响。这番话让特朗普不得不掂量其中的风险。 欧洲盟友倒是挺兴奋,觉得五角大楼松口就没理由再拒绝。可他们没考虑到,就算美国点头,欧洲的陆基发射装置要到2026年底才能建成,乌克兰想用上导弹还早得很。 更关键的是,“战斧”就算到了乌克兰手里也难发挥大作用。俄罗斯的S-350、S-400防空系统早就针对性部署,军事专家都认为,这些导弹大概率会被提前拦截。 美国国内对此也争议不断,前国防部官员直言,这是鲁莽的决定,可能让美国和俄罗斯发生直接冲突,甚至点燃欧洲战火。这种舆论压力也让特朗普迟迟不敢拍板。 从实战来看,“战斧”也算不上改变战局的神器。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美军用了2000多枚,可面对俄罗斯这样的军事大国,几十枚导弹根本掀不起大浪。 特朗普的态度摇摆其实是美国战略矛盾的体现:既想通过援乌打压俄罗斯,又怕局势升级引火烧身。这种左右为难的心态,让“战斧”导弹成了博弈棋盘上的烫手山芋。 说到底,美国对乌援武从来不是为了和平,而是为了自身地缘利益。可这种不断拱火的做法,只会让俄乌冲突更难结束,终受害的还是两国普通民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05

猜你喜欢

碎片读世界

碎片读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