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投诉人员,给我滚远一点。”这不是网络骂战,而是一位自媒体人对小米公司正式投诉的公开回应。
起因是一篇题为《不给雷军发诺贝尔奖,说不过去》的文章,被小米以“侵犯商誉”为由投诉。可细看投诉内容,既无具体侵权认定,也无事实举证,更无损失说明,活脱脱一场“空手套白狼”式的舆论压制。

这事儿荒诞在哪?
荒诞在:企业不是用证据反驳,而是用投诉施压;不是和观点辩论,而是和平台交涉。
你写他“200公里瞬间刹停”,他不解释技术原理,反而说你“完全失实”;你配图来自小米自家门店视频号,标题正是“雷军:从200公里干到0的瞬间刹停”,他不找内部追责,却要你删稿道歉。
这哪是维权?这是“灯下黑”照别人,不照自己。

更滑稽的是,投诉称文章“恶意嫁接车祸事故”,可通篇连“车祸”俩字都没出现。这是什么?这是典型的“虚构罪名”。
就像你批评某餐厅菜咸,它反手告你“诽谤本店使用地沟油”,没这回事,也能给你安一个。这种操作,不是维权,是文字狱。
自媒体人T先生回应得干脆:零分投诉,负分操作。他没骂娘,而是摆事实、列出处,文章七个引用,全部标明来源;争议配图,直接来自小米官方视频。
反观小米,投诉书空洞无物,既无法律条文支撑,也无实际损害证明,连“谁发起、哪个部门”都没写清楚。这哪是正规投诉?分明是“内部删帖流程”的外泄版。

问题来了:一家市值万亿的科技公司,真要维权,会连基本法律文书格式都不懂?当然不会。
真正的问题是,他们习惯了用“投诉”代替“回应”。只要舆论不利,第一时间不是澄清,而是施压平台下架内容。
久而久之,法务部不是在维护权益,而是在维护“人设”,一个不能被质疑、不能被调侃、不能被监督的“完美形象”。

可企业,不是神坛上的雕像。消费者花钱买产品,不是来搞个人崇拜的。
你敢宣传“200公里刹停”,就得接受“这说法是否夸张”的讨论;你敢让雷军说“小米技术世界第一”,就得准备面对“吹牛别太过”的调侃。舆论监督不是“黑子攻击”,而是市场健康的免疫系统。
T先生那句“滚远一点”,听着粗鲁,实则是对“滥用投诉权”的愤怒反击。他不是不尊重企业权利,而是强调:任何投诉,都必须建立在事实和法律之上,而不是情绪和权力之上。
否则,今天你删我一篇调侃文,明天就能封掉所有批评声。到那时,消费者还能信谁?
我们常说“支持国货”,但支持的前提是:企业得讲理。你可以技术强、销量高、粉丝多,但不能一言不合就“发律师函”“走投诉流程”。

真正的强大,是能笑着面对质疑,是用数据回应嘲讽,是把批评当改进的动力,而不是当“威胁”来清除。
小米的投诉,最终可能不了了之。但这件事留下一个警示:在法治社会,没有人能免于监督,也没有企业能靠“删帖”永生。
与其花精力投诉自媒体,不如花时间把技术讲清楚,把宣传做到位,把用户体验提上去。
最后送小米一句:监督你的,不是敌人;吹捧你的,未必是朋友。真正爱你的,是那个一边骂你“别吹牛”,一边继续买你手机的人。
用户10xxx76
有个米徒发文说雷军配享太庙怎不见投诉
百事通
满嘴跑火车的人
D
感觉雷军像是个被摆在台面上的傀儡。
不经意时
米偷厂
ss_yang
尽管不认同小米的营销,但是自媒体语不惊人死不休也该管管了。
云飞扬
垃圾企业!若不是能创造就业和税收,这种人哪配上央视
壹骑绝尘
这虚空造牌,都是跟他美国爸爸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