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这会估计要跺脚了,现在中国同意采购美国大豆,而且将购买1200万吨。这给美国豆农开心得不得了了。 这件事说来挺有意思,2025年11月初,中国突然决定从美国购买1200万吨大豆,这个量比往年都要大,时间也凑得巧,正好赶在APEC峰会之前,虽然没直接提会议的事,可市场反应非常快,巴西那边本来盘算着让中国多买他们的大豆,还打算抬高价格,没想到中国转头就买了更便宜的美国货,这一下巴西方面完全没料到。 中国进口大豆不是被迫做出的选择,也不是一时冲动,每年中国从巴西、美国、阿根廷等多个地区采购超过一亿吨大豆,已经形成稳定的供应渠道,这次选择美国大豆,主要因为价格更具优势,目前美国大豆到岸价比巴西大豆便宜15%到20%,加上美元汇率走软和海运费用降低,采购决策自然偏向美国。 巴西这几年有些过于自信,仗着地理位置近、汇率低,在三年里抢下中国七成以上的采购量,以为地位已经稳固,但中国其实早就悄悄调整布局,比如在广西、云南扩大种植大豆,同时加大对阿根廷和乌拉圭大豆的采购力度,这次采购更像是对供应链能否承受压力的一次检验,并不是临时做出的让步。 在经济方面,中国做事总是先考虑是否划算,欧盟推行碳关税时,宁可承担更高成本也要坚持环保路线,但中国在推进发展时既重视安全也注重控制成本,从技术层面看,美国大豆属于转基因品种,出油率较高,主要用作饲料和食用油原料,而巴西大豆是非转基因产品,定位偏向高端食用油市场,二者用途存在差异,因此巴西大豆在价格上难以与美国大豆竞争。 这里有个挺有意思的细节,巴西总统卢拉在十月访问中国时说要减少用美元结算,可后来签下的大豆订单还是用了美元来支付,嘴上说的和实际做的不太一样,到了真正交易的时候,大家还是按照市场习惯办事,美国出口商协会对外公布今年向中国的出口预计能增长百分之二十三,但他们在内部邮件里悄悄提到,这只是为了缓解季节性压力,不能看作是长期合作的信号。 我觉得这事说明,市场的事情不能靠情绪解决,用户选择产品要看价格实惠、运行稳定和技术匹配,政治风向再变化,人们也得挑最实在的选项来保障基本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