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卫大臣在东盟扩大防长会议上“严重关切”中国什么? 日媒2025

国际关系教授聊观点 2025-11-02 20:51:32

日本防卫大臣在东盟扩大防长会议上“严重关切”中国什么? 日媒2025年11月1日报道,正在马来西亚访问的日本防卫大臣小泉在东盟扩大防长会议上发言,针对中国表达了“对于试图以武力单方面改变现状行为的严重关切”,并呼吁通过加强与各国的防卫合作,为地区带来稳定的秩序。 本次扩大防长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除东盟成员国外,还有日本、美国、中国等19个国家的国防部长级官员参与。首次与会的小泉防卫大臣指出:“印太地区安全环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复杂形势。在东海和南海,出现了企图通过武力和胁迫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该表态明确针对中国表达了严重忧虑。 此外,他对朝鲜核导开发及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表示深切担忧,并强调台湾海峡和平稳定至关重要。 他进一步表示,国际秩序根基正在动摇,“希望通过联合训练、人员交流等全方位防卫合作联动,为整个地区构建强韧且稳定的秩序”。 日本防卫相小泉进次郎在东盟防长扩大会上的发言,是其近年来安保战略转向的延续和一次公开的舆论造势。其核心意图,远不止于表达所谓的“关切”,而是希望通过塑造中国“试图以武力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地区形象,为日本自身突破“专守防卫”原则、强化军事力量并构建对华包围网提供合法性。 小泉此次发言,典型地反映了日本当前对华政策中深刻的两面性:就在小泉发表针对性强硬言论的同时,日本外务省层面可能仍在释放“无意同中方脱钩断链”的信号。这种“外务省求和解,防卫省搞对抗”的局面,并非简单的部门分歧,而是一种战略上的相互配合,旨在以最低成本维持对华关系的“可控紧张”。这种两面性根源于日本战略界对华认知的根本性转变。在日本2022年底修订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三份文件中,中国被明确定位为“迄今最大战略挑战”。这意味着,在日本看来,中日关系已从过去的“战略互惠”转向了以“战略竞争”为主导的新阶段。 小泉的言论服务于一个更宏大的战略目标:推动日本安保政策从“守”到“攻”的本质转变。 日本已通过修改安保三文件,计划拥有所谓“反击能力”(即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并计划提前至2025年度完成防卫费占GDP 2%的目标。这彻底背离了战后长期坚持的“专守防卫”原则。 日本正致力于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推动日美同盟从过去“美国为矛,日本为盾”的分工,向 “日美双矛” 的态势转变,其针对中国的意图非常明确。 日本正积极利用多边舞台,将中日之间的双边争端“国际化”,构建一个以美国同盟体系为核心的对华牵制网络。 在东盟防长扩大会的同一场合,小泉还与美、澳、菲三国防长举行了会谈,四方明确“针对中国”加强了合作,并同意定期开会。这是其构建“小多边”安全体系以围堵中国的具体行动。 选择东盟防长扩大会这一场合发声,意在将东海、南海等议题炒作成“地区性关切”,绑架东盟国家的集体舆论,从而离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 所有这些动作的背后,是日本寻求成为“正常国家”乃至政治军事大国的深层诉求。 通过持续渲染“中国威胁论”,日本政府试图为其突破“和平宪法”约束、解禁集体自卫权、大幅扩充军备等一系列动作创造国内和国际舆论基础。 一个有侵略历史的国家,在军事上转向更具“攻击性”的路线,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周边国家的警惕。正如中国国防部曾提醒的,日本需要 “深刻反省侵略历史”,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 总而言之,小泉的发言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战”,其“醉翁之意”在于: 一是合法化扩军:将中国塑造为“共同威胁”,为自身大幅提升防卫预算和攻击能力提供理由。 二是巩固同盟:向美国展示其遏制中国的坚定决心,强化日美军事一体化。 三是孤立中国:在多边场合将中国议题国际化,拉拢地区国家形成对华压力。 看清了这一战略实质,就能明白中日关系的真正挑战,不在于一时的言论交锋,而在于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根本性转向以及其对地区和平稳定带来的长期风险。

0 阅读:739

评论列表

用户89xxx25

用户89xxx25

5
2025-11-03 14:34

先打日本。把日本打垮再收台湾。

猜你喜欢

国际关系教授聊观点

国际关系教授聊观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