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负增长现象与过去人口学专家的预测是否吻合,这种趋势会延续下去吗?    

是逸屹呀 2025-11-03 10:43:19

人口负增长现象与过去人口学专家的预测是否吻合,这种趋势会延续下去吗?     经济学家郎咸平预测”50年后中国人口可能跌到5.8亿”,从2022年到2024年,我们的人口少了超过430万,这可不是个小数字。   虽然2024年因为”龙宝宝”扎堆出生等原因,新出生人口反弹了52万,达到了954万,结束了连跌七年的尴尬局面,但同一年,死亡人口是1093万,算下来,还是一个负数。   年轻人的生育账本上,”成本”这一项,简直被写得密密麻麻,这远远不止是钱的问题,而是一个包含了金钱、时间和个人机会的巨大负分项,孩子被网友戏称为”四脚吞金兽”,可不是开玩笑的,在一些大城市,养个娃花掉上百万是常态,光是幼儿阶段,每个月三千块是起步价,要是请保姆,五千块都打不住。   然后是房子这座大山,比如上海的新房价就曾连续30个月不停地涨,年轻人拿着不高的工资,却要扛起几十年的房贷,结婚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山东有些地方彩礼要”三斤三两”百元大钞,差不多14.8万;在宁波,这个数字甚至可以飙到58.8万。   对于夫妻俩都上班的家庭,要是家里老人帮不上忙,带孩子几乎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尤其是女性,生育很可能就意味着职业生涯的暂停键,上海大学的一项调研就发现,现在的年轻人想法早就变了,不管是00后还是90后,他们更关心自我实现和共同成长,而不是传宗接代的老一套,所以”躺平”其实是一种计算了所有得失后的理性选择。   面对这道难题,湖北天门市的政策就特别给力,生二孩家庭各种补贴加起来能拿到差不多28.7万,三孩家庭更是高达35.6万,效果也是立竿见影,2024年天门新生儿数量一下子增长了17%,今年上半年又继续增长了5.6%,当地母婴店的奶粉都卖得更好了。   但是它对地方财政的考验太大了,而且给钱只能解决”养不起”的一部分问题,解决不了”没人带”和职场歧视这些更深层的痛点,这告诉我们,发钱固然能应急,但真正的解药,是去打造一个对家庭友好的社会大环境。   如果社区里就有便宜又靠谱的托儿所,融入”15分钟生活圈”;如果爸爸的育儿假不再是纸上谈兵;如果招聘时没人敢再问你婚育状况;如果公共场所的母婴室随处可见,当这些都成为现实,生孩子才会从一个沉重的负担,变回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这些细节,可能比直接发钱更管用。   人口的增减是个缓慢的过程,不必为一时的数字过分焦虑,郎咸平的预言,更像是一个警钟,提醒我们是时候换个思路了,未来我们或许不再需要那么多的人,但我们一定需要更高质量的人才,发展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业,就是为了应对未来的劳动力变化。   社会上还有超过4亿的健康老年人,他们不是包袱,而是宝贵的社会资源,人口减少,也意味着人均资源更多了,环境压力也小了,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个人都过上有尊严、更幸福的生活,只要方向对了,那个5.8亿的数字,就只会是一个警示,而绝不会成为我们的宿命。

0 阅读:28
是逸屹呀

是逸屹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