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韩国与中方正式宣布了 2025年11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已与韩国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维持在4000亿元人民币/70万亿韩元,协议有效期五年,并且经双方同意后可以展期。 这可不是简单的“续签”,是两个贸易大国心照不宣的战略默契!要知道过去中韩贸易里,九成以上都得靠美元搭桥,汇率一波动,韩国车企的订单利润就缩水,中国出口商的回款也跟着心惊胆战。 现在直接用人民币和韩元结算,等于把中间的“美元手续费”和汇率风险全砍掉,中小企业最先尝到甜头。 4000亿的规模看似只是数字,背后是两国金融合作的硬实力背书。中国央行手里的有效本币互换协议早就超过4.5万亿元,覆盖43个国家和地区,人民币早已不是单一的支付货币,而是越来越多国家认可的“稳定器”。 韩国敢把70万亿韩元的信任压过来,恰恰说明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信心,也离不开自身对金融稳定的迫切需求。 五年有效期加可展期的设计,藏着长远的布局。不是一时兴起的合作,而是看准了双边贸易的深度绑定——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韩国的半导体、化工产品离不开中国市场,中国的产业链也需要韩国的技术配套。 这种“互相需要”的关系,让货币互换从“应急工具”变成了“常态化保障”,哪怕全球金融市场震荡,两国贸易也能稳得住。 有人没看懂这步棋的深意,觉得只是货币层面的操作。其实不然,这是对美元霸权的温柔“解绑”。 当越来越多国家开始用本币结算,美元的中间价地位就会被削弱,过去那种“美国印钞,全球买单”的不合理格局,正在被一点点打破。 韩国作为美国的盟友,选择与中国深化货币合作,更说明经济利益比政治站队更实在。 普通老百姓可能感受不到直接变化,但生活里的影响早已渗透。韩国化妆品、汽车的进口成本可能更稳定,中国的家电、农产品出口韩国也更顺畅,物价波动少了,贸易机会多了,最终受益的还是两国消费者。这种双赢的合作,比任何空洞的外交辞令都有力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中韩经济 韩国汇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