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万安再次表明立场,针对两岸统一的话题上,蒋万安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公然做出了“

木槿论事 2025-11-04 16:56:49

蒋万安再次表明立场,针对两岸统一的话题上,蒋万安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公然做出了“两反,三不,三要”的主张,而这一主张就是“反对一国两制,反对台独,坚持不挑衅,不引战,不怯战,同时呼吁两岸要交流,要对话,要合作”。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蒋万安这次直接把自己的政治主张摆上了台面,“两反三不三要”成了全场焦点。   所谓“两反”,是反对“一国两制”,也反对“台独”;“三不”是不挑衅、不引战、不怯战;“三要”则是要交流、要对话、要合作。   看似面面俱到、四平八稳,实则是一套精心设计的平衡术,说白了,就是要在岛内复杂的政治生态里,不得罪任何一方,还要看起来像个“和平主义者”。   其实岛内政治选举的逻辑早就被数据算得清清楚楚。   年轻选民普遍对“一国两制”存偏见,一听就觉得是“被吞并”,所以蒋万安喊“反一国两制”能保住青年票;但又不能被深蓝选民骂“软骨头”,于是加一句“反台独”,留点政治颜面。   这套话术的微妙,就在“中间路线”四个字——谁都不敢太得罪,却也没人真心信服。   问题是,这种投机策略短期内或许能赢选票,但在两岸关系上,却只会让台湾陷入更深的困局。   蒋万安避谈“统一”,避谈“九二共识”,只谈“交流与合作”,可两岸现在早已不是“做生意就能混过去”的时代。   大陆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是用法律形式强调主权;而台湾当局对这事的态度,却是避而不谈,甚至有人公开否认“光复节”存在。   绿营彻底切割历史,蓝营却打太极不敢吭声,蒋万安作为蒋介石的曾孙,却在这个关口上模糊立场,用“反一国两制”来刷存在感,这不是自相矛盾,而是彻底丢了政治灵魂。   再看看现实背景,两岸经贸一体化的深度越来越高,台企在大陆赚得盆满钵满,台湾出口依存度超过四成;但政治关系却持续冰冻。   而军事上,解放军的实力早已不是二十年前的水平,演习范围一次比一次靠近岛内,台军连补给都跟不上。   这样的格局下,所谓“维持现状”,其实根本维持不住,蒋万安的“和平论调”,在某种意义上只是掩耳盗铃。   他提出的“三不”,听起来像和平保证书,不挑衅、不引战自然没人反对,但“不怯战”这句,就成了典型的两面话。   一方面想表现“我们也有骨气”,另一方面又不敢真得罪民进党那一派。   这样的表态,反而让人觉得虚伪,既然不怯战,就该讲清楚要怎么“止战”;既然要合作,就要说明合作的政治前提。   光喊几句口号,没有行动计划,只会让两岸都看不清他的真意。   岛内的反应也很说明问题,深蓝选民嫌他太软,中间选民觉得他太滑,绿营反倒乐开花——民进党直接把“反一国两制”拿去大肆宣传,说“连蒋家人都不认同大陆方案”。   就连蓝营内部,都开始怀疑他到底代表谁。   有人说,他是马英九的影子版,温和到失去棱角;也有人说,他是“政治夹心饼干”,左右都不讨好。   事实上,“维持现状”在台湾政坛已经成了一个虚伪的神话,它表面上是最稳妥的选项,实际上却是拖延的借口。   因为时间越久,大陆的经济体量、科技实力、军事实力都会继续扩大,而台湾的谈判筹码只会越来越少,到那时,这种模糊的中间路线根本就走不下去。   要让“两反三不三要”不至于变成空话,蒋万安必须给出具体路线。   比如,他可以明确分阶段目标:先推动经贸共荣,再建立制度互信,最后讨论政治框架,也可以明确政治基础,比如承认“九二共识”,哪怕是用他自己的话术去包装。   再不然,就得想办法让年轻人理解统一的现实意义,让他们看到在统一后的格局里,台湾能获得怎样的安全感与发展机会。   短期来看,这套说辞确实能帮蒋万安在选举中稳住局面,让他看起来理性、温和、不激进;但从长远看,这种模糊的中间路线迟早会被现实打脸。   大陆的统一节奏不会因为岛内政客的犹豫而停下脚步,形势在变,历史在推,台湾再玩平衡术,只会越拖越被动。   所以,蒋万安真正该想的,不是怎么在岛内讲得好听,而是该怎么给两岸关系一个出路。   一个真正有历史担当的政治人物,敢讲清楚立场,敢承担后果,而不是只会玩字眼、比温度,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谁能顺势而为,谁才配留下名字。   拖着不表态、靠模糊混时间的,最终都会被时代淘汰。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个人观点,理性观看)

0 阅读:0
木槿论事

木槿论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