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江西省通信管理局发文,针对南昌、九江、景德镇等地运营商网点要求外地身

笔尖下说法 2025-11-04 18:06:34

11月4日,江西省通信管理局发文,针对南昌、九江、景德镇等地运营商网点要求外地身份证办卡预存高额话费、提供工作证明等问题,责成企业排查整改。记者实测发现,全国多地办卡标准差异极大:有的只需本人带身份证,有的却要“无犯罪证明”“房产证”等材料,还要预存500至1000元。运营商称是“反诈要求”,却拿不出具体规定。专家明确,这些额外条件无全国统一法规授权,合法性存疑。本文拆解其中法律问题,聊聊这波“办卡难”到底合理不合理。 一、办卡像“政审”?各地奇葩要求大起底 现在异地办张电话卡有多难?江西的朋友怕是深有体会。有网友吐槽,去营业厅办卡被要求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当场懵了:“我就是办张电话卡,又不是考公务员,查这个干啥?” 记者实测了全国10家营业厅,发现这审核标准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江西景德镇的移动营业厅直接把门槛拉满:外地身份证办卡,得要么拿工作证明、营业执照、房产证,要么拿租房合同,同时必须预存500元。工作人员说这是“防流动人员异地作案”,江西其他城市都这规矩 。九江的联通更直接,没有这些证明干脆告诉你“办不了”,只能线上申请 。南昌电信客服更绝,直接列了“无犯罪证明、工作证明、银行流水三选一”的要求,可追问依据哪条规定时,却支支吾吾说“没看到详细文件”。 反观其他地方,简直是“天堂模式”。福建泉州的移动营业厅,外地人和本地人没区别,带身份证就能办,充多少看套餐就行;甘肃兰州的联通更省事,口头确认不打营销电话、名下卡没超标就完事,一分钱预存都不要 。 更离谱的是,不光外地人难,江西部分地方本地人办卡也得提供工作证明、社保证明,只是预存金额少点而已 。合着现在用个手机号,还得先证明自己“足够合格”? 二、法律拆解:运营商有权力这么“加码”吗? 所有营业厅工作人员都把“反诈”挂在嘴边,但这真能成为乱加条件的理由吗?咱们从法律层面掰扯清楚: 1. 哪些要求是合法的? 根据工信部的规范,运营商要求“本人带身份证、实名登记、实人认证”,这些是完全合法的。这是为了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要求,防止“黑卡”流入市场被用于犯罪,这个咱能理解。 2. 哪些要求涉嫌越界? 重点来了,那些“无犯罪证明”“房产证”“高额预存”,本质上都是“额外加码”,法律上站不住脚。 首先,无犯罪证明根本不该要。根据《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这证明只适用于升学、就业等法定情形,异地办电话卡压根不在其中 。运营商没权力要求用户开这个证明,派出所也不该为这事儿开。 其次,房产证、工作证明等属于“过度要求”。工信部专家刘兴亮明确说了,目前没有全国统一法规授权运营商要这些材料 。反诈是要防“犯罪分子办卡”,不是要把所有没房、没工作的人都挡在门外,这完全是“一刀切”的懒政。 最后,强制高额预存涉嫌违规。虽然有些套餐本身要求预存话费,但为了限制异地用户特意把预存额提到500-1000元,就属于变相设置门槛。《电信条例》明确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无正当理由拒绝、拖延或者中止办理电信业务,这种强制预存本质上就是“变相拒绝”。 3. 客服和营业厅说法不一,算啥情况? 更混乱的是“政策打架”:南昌电信客服说要三选一证明,可线下营业厅又说只要身份证;移动客服说不用额外材料,网点却硬要房产证。这种情况本身就说明这些要求没有统一依据,很可能是运营商内部自己定的“土政策”,压根不具备法律效力。 三、网友吵翻了:反诈不是“折腾普通人”的理由 这事儿一曝光,评论区直接炸了锅,两派观点吵得不可开交: - 吐槽派网友:“上次我在景德镇办卡,被要求拿房产证,我一个租房的哪有?最后只能花500块预存才办成,这不是变相抢钱吗?”“最搞笑的是要无犯罪证明,难道有前科的人就不配用手机了?”“客服和营业厅说法不一,这政策是薛定谔的规定吗?” - 理解派网友:“反诈确实难,之前中缅边境一次就查获一万多张电话卡,都是用来诈骗的。运营商也是怕担责吧?”“严一点总比让骗子轻易办卡好,只是别搞一刀切就行。” - 理性建议派网友:“异地务工人员、学生最需要异地办卡,这么多要求根本不接地气。”“可以搞风险分级啊,低风险用户简单办,高风险用户再加强审核,别把所有人都当嫌疑人。” 结论:反诈要精准,别让普通人“买单” 江西省通信管理局要求整改,这步走得很对,但更该解决的是“乱加码”的根源。运营商以“反诈”为名设置高门槛,看似是尽职,实则是把监管责任转嫁给了普通用户,用“一刀切”代替了精准防控。 最后想问大家:你异地办卡时遇到过哪些奇葩要求?你觉得为了反诈,办卡门槛应该提高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

0 阅读:32
笔尖下说法

笔尖下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