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对华“示好”:喊着“合作共赢”的背后,是妥协还是算计? 当地时间11月2日,特朗普在CBS专访中的涉华表态震惊舆论:“与中国合作能让美国更强大,我们相处得非常好” 。这番与此前“对华强硬”姿态大相径庭的言论,配上美国财长贝森特“无意脱钩”的同步发声,似乎预示着中美关系将迎来缓和拐点。但光鲜表态的背后,是真心转向迎来利益权衡?美国政坛的内部撕裂早已给出答案。 特朗普的态度转变,本质是对现实压力的妥协。过去几年的对华贸易战早已证明“对抗必双输”:美国农民因农产品滞销陷入困境,消费者因关税转嫁承担更高生活成本,科技企业则错失中国市场遭受巨额损失 。而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新能源和关键矿产领域的优势,让“去中国化”成为不切实际的幻想。作为商人出身的政客,特朗普显然算清了这笔利益账——当打压无法奏效,合作便成了最务实的选择。 但这份“友好”的脆弱性,在其内阁成员的反调中暴露无遗。就在中美元首会晤达成共识后,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公然叫板,声称要严格监督中国履行既往经贸协议,甚至威胁“随时终止现有协议”。这番表态不仅反映出美国内部对华政策的分歧,更凸显特朗普政府的“草台班子”特质——此前商务部长因违背其意愿被取消谈判资格,如今贸易代表又公开唱反调,政策连贯性堪忧。 更值得警惕的是,特朗普的“变脸”早已是常态。不到一年前,他还叫嚣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将中国视为“头号对手”;如今却改口“和睦相处”,这种摇摆背后是典型的功利主义逻辑 。正如美财长贝森特所言,中美谈判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当前的缓和不过是双方博弈的阶段性结果。 中方早已划清底线。中国驻美大使谢锋明确指出,台湾、民主人权、道路制度、发展权利四条红线不容触碰。这意味着,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任何以“合作”为幌子的霸权行径都将遭到坚决反击。特朗普若真想推动中美合作,就必须拿出实际行动,而非停留在口头表态。 历史已经证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特朗普的“示好”或许能为双边关系带来短暂缓和,但唯有摒弃“美国优先”的霸权思维,尊重彼此核心利益,才能让合作真正走得远、走得稳。这场大国博弈的下一程,考验的不仅是外交智慧,更是能否认清时代潮流的清醒与理性。
特朗普突然对华“示好”:喊着“合作共赢”的背后,是妥协还是算计? 当地时间1
驰骋大疆
2025-11-05 17:09:55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