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伊朗总统正式宣布! 11月2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去了伊朗原子能

穆顺用沙场秋点兵 2025-11-06 09:59:05

快讯!快讯! 伊朗总统正式宣布! 11月2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去了伊朗原子能组织,和核工业的高管们开了会,会上他明确表示,伊朗搞核活动全是为了和平用途,是帮着解决民生问题的,而且根据伊朗最高领袖的教令,制造核武器在伊朗是明令禁止的。此外,佩泽希齐扬说,科学存在于科学家的头脑中,摧毁建筑物和工厂不会造成任何问题,伊朗将重新建设、并使其拥有更强大的能力。(据央视新闻) 这话听着实在,毕竟谁都不想被人盯着说搞“危险东西”,但国际上的人大多不怎么买账,不是故意抬杠,是过去这些年的事儿实在让人没法轻易放心。就说伊核协议吧,2015年好不容易谈成,伊朗承诺限制核活动,国际社会解除部分制裁,本来是个双赢的事儿。结果2018年美国说退就退,还把制裁加得更狠,伊朗没办法,只能慢慢重启之前暂停的核活动——比如铀浓缩,之前协议里规定丰度不能超过3.67%,后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报告说,伊朗曾提炼出丰度60%的铀,这距离武器级的90%其实就差一步了。虽然伊朗说“从没打算造核弹”,但有了这技术能力,谁能完全不担心?就像家里放着一堆能拼出烟花的材料,哪怕主人说“我就看看不点燃”,邻居心里难免会犯嘀咕。 再说说“解决民生”这事儿,伊朗老百姓确实有难处。伊朗虽然是石油大国,但炼油能力不行,国内汽油经常不够用,还得靠进口;夏天用电高峰时,不少城市会拉闸限电,老百姓连空调都用不踏实。从理论上讲,核能确实是清洁能源,建个核电站能缓解用电问题,算“民生工程”。可现实是,搞核项目太费钱了,而且周期特别长——伊朗第一座核电站布什尔核电站,从1970年代开始建,中间因为战争、制裁停了好几次,直到2011年才并网发电,前后折腾了40多年。现在伊朗还受着国际制裁,想买关键设备、找合作方都难,就算再建新的核设施,能不能快马加鞭解决眼前的民生难题?反而因为核问题,不少国家不敢跟伊朗做生意,石油出口也受限制,手里没那么多钱,民生改善说不定还会被拖后腿,这事儿想想就觉得矛盾。 至于那句“摧毁建筑物和工厂不会造成任何问题”,说这话的时候大概是想给国内打气,显露出强硬,但实际情况比嘴上讲的要复杂。之前伊朗的核设施就出过事儿,2020年纳坦兹核设施被袭击,不少离心机被炸毁,当时伊朗花了好几个月才修复,还得从其他地方调设备补窟窿。科学家确实重要,没脑子啥也干不成,但核活动不是光靠脑子就行——离心机、核反应堆的核心部件、特种材料,这些都是“硬通货”,毁了之后重建,不光要花钱,还得有技术和供应链支撑。现在伊朗买这些东西受限制,真要是设施再遭破坏,想“重建得更强大”,恐怕没那么容易。而且这话传出去,还可能让那些本来就对伊朗核活动有意见的国家更警惕,说不定会搞出更多限制措施,反而给伊朗添麻烦。 还有最高领袖的教令禁止造核武器,这是伊朗一直强调的“底线”,也是他们反驳外界质疑的重要理由。但国际社会担心的,其实不只是“现在造不造”,还有“以后能不能造”。毕竟教令是原则,万一将来地区局势变了,或者伊朗国内政策调整了,有了制造核武器的技术能力,会不会改变想法?所以国际社会一直希望伊朗能跟IAEA好好合作,让核查人员多看看核设施,把核活动的细节说清楚,这样大家才能放心。可之前伊朗和IAEA的合作也有过波折,有时候会拒绝某些核查要求,这就让外界的疑虑一直消不下去——你越不让看,别人越会往坏处想,最后陷入“你质疑我、我更不配合”的死循环。 说到底,伊朗想发展和平核技术、改善民生,这本身没毛病,但身处复杂的地区局势和国际环境里,光靠表态很难打消所有人的顾虑。想要让核活动真正服务于民生,或许得先想办法打破现在的僵局——比如跟国际社会好好谈,在核活动透明化上多做些让步,争取解除部分制裁,手里有了钱、有了合作渠道,核项目才能真正落地帮到老百姓,也能让外界少些担忧。不然一直这么僵着,伊朗说自己是“和平用途”,别人不信;伊朗想改善民生,又被制裁绊住脚,最后吃亏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 论区讨论。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穆顺用沙场秋点兵

穆顺用沙场秋点兵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