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在全运会双人跳水比赛中拿下第五名后,记者问她:“未来还能在跳水池中看到你吗

一叶知大事 2025-11-07 10:59:13

全红婵在全运会双人跳水比赛中拿下第五名后,记者问她:“未来还能在跳水池中看到你吗?”全红婵沉默了一瞬后说:“再说吧,应该吧,还不知道。”   在第十五届全运会的跳水赛场上,17岁的全红婵带着休战183天的沉淀强势回归。   这位曾以“水花消失术”惊艳世界的奥运冠军,在团体决赛中凭借稳定发挥助力广东队以2369.8分成功卫冕,将队史第五座全运会女子团体冠军奖杯收入囊中,为自己的复出之战画上了一枚含金量十足的金牌印记。   然而,荣耀的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   长期困扰她的胫骨骨膜炎始终未能痊愈,从巴黎奥运会时就需要花费半小时绑绷带备战,到今年多次因旧伤退出重要赛事,伤病早已成为她竞技路上的最大阻碍。   本届全运会,为了避免高强度比赛加重伤情,教练组最终决定让她放弃原本报名的单人10米台项目,全力兼顾团体与双人赛事。   即便如此,在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中,她与搭档王伟莹最终仅获第五名,创下个人生涯新低,与团体赛的辉煌形成了鲜明反差。   赛场内外鲜有人知,每一次起跳背后,都是她敷完冰后咬牙坚持的身影,身上贴满的肌贴见证着这份坚韧。   赛场上的起伏折射出这位年轻运动员复杂的内心世界。   当记者多次问及“未来还能在跳水池中看到你吗”,全红婵总会沉默一瞬,随后给出“再说吧,应该吧,还不知道”的迟疑回应。   镜头前她强颜欢笑,嘴上说着不在意成绩,却难掩对自身状态下滑的惶恐与迷茫。   她曾坦诚承认现在的竞技水平不如从前,直言“现在跳的很差”,双人赛的失利更成为了她心头难以释怀的负担。   与此同时,身体发育带来的能力波动,让这位曾经的天才少女不得不面对职业生涯中的全新挑战。   难得的休战期成为了她调整状态的契机。   离开赛场的日子里,全红婵入读暨南大学体育学院,成为苏炳添的学生,在校园中汲取知识的养分。   她卸下奥运冠军的光环,像普通少女一样看电影、出游,陪伴家人度过温馨时光,这段日子让她直言“每天都很快乐,吃的也好”,紧绷的心态得到了久违的放松。   但当全运会备战提上日程,她立刻重启了严格的体重管理计划,每天多次称重且计量单位精确到克,最终成功练瘦的消息也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份自律彰显着她对跳水事业的敬畏与执着。   好在家人始终给予最大的包容,妈妈面对女儿的体型变化毫不在意,反而觉得“胖点好”,只关心她的身体健康,而全红婵也始终保持着孝心,进入国家队后坚持给家里寄生活费,遇事报喜不报忧。   队友陈芋汐赛后表达了惺惺相惜之情,期待她尽快恢复最佳水平,未来能再次携手征战更大的舞台。   教练何威仪则心疼地透露她带伤作战的艰难,反复叮嘱她要“休养生息,沉淀升华”。   网友们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转变,从过去聚焦成绩,逐渐转向关注她的身心健康,纷纷表示支持她的任何人生选择,呼吁给予这位年轻运动员足够的成长空间。   全红婵的迟疑回应,不是退缩,而是对自身现状的坦诚。   17岁的她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辉煌与压力,伤病、成长、舆论的多重考验,让她在竞技与人生的十字路口不断思考。   无论是继续与伤病抗争,在跳水池中追寻更高目标,还是转身拥抱更轻松的生活,探索跳水之外的无限可能,都值得被尊重。   毕竟,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有限,但人生的精彩从未设限,这位曾用水花征服世界的女孩,早已用她的纯粹与坚韧,赢得了比金牌更珍贵的认可。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0 阅读:0
一叶知大事

一叶知大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