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开始卸磨杀驴,俄罗斯强硬派遭遇打压,要为后续和谈铺平道路? 俄罗斯国内消息称,一些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开战的强硬派人士遭遇了普京政府的无形打压,他们的社交媒体账号都被贴上了“外国代理人”的标签。 近期俄罗斯网络上一批账号的突然变脸引发了全网关注,原本高呼 “血战到底” 的强硬派声音接连沉寂,他们的社交媒体主页纷纷被打上 “外国代理人” 的标识,这波操作让不少人猜测背后是否藏着和谈的信号。 这些被标记的强硬派中,既有常年鼓吹 “全面收复乌克兰领土” 的军事博主,也有多次公开批评政府对乌政策不够坚决的退役军官,甚至包括一些此前活跃度极高的民族主义媒体账号。 按照俄罗斯相关法律,被列为 “外国代理人” 后,这些账号发布内容必须标注特殊标识,还需定期申报资金来源,后续传播范围会受到严格限制,相当于在网络空间被 “限流”。 这一变化并非毫无预兆。此前俄乌第三轮谈判在伊斯坦布尔达成换俘协议,双方同意后续交换 1200 人以上战俘,俄罗斯还提出在接触线停火收敛尸体和撤出伤员的建议,这些举动已经释放出务实信号。 而更早前普京在阿拉斯加与特朗普会晤时,更是放弃了对扎波罗热等四州的领土要求,仅坚持克里米亚归属和乌军撤出顿巴斯核心区域,这种立场转变在当时就引发了国内强硬派的强烈反弹。 强硬派们曾在网络上掀起不小的声浪,有人发文质疑 “士兵鲜血换来的土地不该成为谈判筹码”,还有人警告妥协可能动摇执政根基。 但随着和谈进程推进,这些声音逐渐被管控,除了社交媒体被标记,部分强硬派主导的军事论坛也出现内容审核收紧的情况,涉及 “反对任何形式妥协” 的激进言论大多无法通过。 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俄罗斯当前面临着不小的经济压力,2024 年 GDP 萎缩 5.2%,西方制裁切断了欧洲能源市场,即便对金砖国家能源出口增长明显,也难以完全弥补缺口。 战场方面,俄军虽在顿巴斯占据优势,但推进速度缓慢,长期消耗对国力是巨大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和谈、冻结战线成为更务实的选择,而强硬派的激进言论显然会成为阻碍,管控这些声音自然成了顺理成章的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这波打压并非针对所有主战声音,而是聚焦于那些被指 “接受外国资金支持”“传播未经核实信息” 的账号。 俄罗斯司法部此前就曾明确,“外国代理人” 的认定标准包括接受境外资助、从事损害国家利益的政治活动等,这也为此次操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与此同时,俄乌第四轮谈判的筹备工作仍在推进,双方在人道主义合作等领域的沟通并未中断。 从公开表态到实际行动,俄罗斯的一系列操作正在重塑外界对俄乌冲突走向的判断,强硬派账号的受限与和谈进程的推进形成了微妙的呼应。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