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海鸥”重创菲律宾后,小马科斯总统于11月6日紧急宣布全国进入灾难状态,可国

小爱论 2025-11-07 13:23:08

台风“海鸥”重创菲律宾后,小马科斯总统于11月6日紧急宣布全国进入灾难状态,可国际社会的援助反应却格外平淡,不少人直言菲律宾似乎陷入了罕见的孤立境地。这场来势汹汹的台风已造成至少152人死亡、86人失踪,225万民众受灾,9500多处房屋损毁,162个市镇陷入电力中断的黑暗中,灾情之重令人揪心。 灾情最严重的宿务省,刚从9月的6.9级地震中缓过劲,又遭山洪侵袭,71人遇难的数字背后,是防洪工程的彻底失效。当地省长愤怒揭露,拿到31.5亿元人民币预算的511个防洪项目,在台风面前形同虚设,而背后的预算腐败早已是公开秘密,涉案的国会议长此前已相继下台。这样的内部乱象,让不少国际援助方心存顾虑,毕竟2013年台风“海燕”后,外国承诺的16亿美元援助仅兑现四分之一,大量款项去向不明。 让人关注的是,在众多国家按兵不动时,中国率先伸出了援手,第一时间提供紧急现金援助和帐篷、发电机等救灾物资,还明确表示愿意根据菲方需求提供进一步支持。菲华商联总会也捐出100万比索应急,却不料遭当地媒体人讥讽“打发叫花子”,这番冷血言论引发菲律宾网友集体声讨,大家纷纷为华人社团的善举点赞。 国际网友的讨论更是五味杂陈。德国网友直言“菲律宾选错了道路,如果和邻居维持好关系,救援船早该到了”,美国网友则理性表示“没人亏欠谁,援助从来不是义务”。不少人联想到马科斯政府近年的外交转向,上台后一味倒向美国,在南海问题上采取对抗姿态,甚至被东盟邻国视为“异类”,这种选边站的策略,如今似乎正在反噬。 菲律宾公共工程部长已经承认,防灾规划不周、执行不力必须有人负责,但对受灾民众来说,当下最迫切的是生存物资。原本指望的美国等盟友,要么口头慰问,要么援助迟迟不到位,反观中国,即便双边关系有波折,仍坚守人道主义底线展开救援。 这场灾害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国际关系的复杂,也让菲律宾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外交选择。援助的多少从来不是偶然,既关乎国际信任,也离不开双边关系的积累。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9

猜你喜欢

小爱论

小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