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小诸葛"白崇禧向蒋介石献策:反正打不过解放军,不如集中全部兵力,南下干掉越南!打不过,那就换个打法。这不是一句牢骚,而是1949年国民党崩盘前夕,白崇禧真真切切提给蒋介石的一个战略方案。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9年春天,国民党军队败局已定。 在这个节骨眼上,被称为"小诸葛"的白崇禧向蒋介石提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建议。 既然打不过解放军,不如集中全部兵力南下攻打越南。 这个方案听起来像是病急乱投医,但却真实反映了当时国民党内部的混乱局面。 白崇禧当时坐镇武汉,手握四十万军队,自称"华中支柱"。 但随着解放军渡过长江,南京解放,他的处境越来越艰难。 他不愿意跟着蒋介石退守台湾,于是想出了这个另起炉灶的计划。 他打算以广西为根据地,率领十五万部队从龙州进入越南,联合法国殖民军对付胡志明的越盟部队,在东南亚开辟新战场。 这个计划考虑得看似周全。 白崇禧认为越北山区适合打游击战,而且法国人正苦于应付越盟,肯定会欢迎国民党军队的支援。 他还得到美国白吉尔将军的承诺,说可以提供七千五百万美元的援助。 于是白崇禧开始调集工程部队,加紧修复通往越南的道路,做着长期作战的准备。 但蒋介石对这个计划态度暧昧。 他表面上表示支持,私下里却打着自己的算盘。 蒋介石更希望白崇禧能带着部队退守台湾,增强自己的实力。 所以他虽然批准了白的计划,却没有给予实际支持。 更关键的是,白崇禧的每一步行动都在解放军的掌握之中。 中共地下党员陈达成功打入白崇禧的司令部,通过两名内线获取了大量情报。 连白崇禧部队的调动计划、防御部署,甚至他准备在北海接应美军援助的细节,都通过秘密电台传到了解放军那里。 根据这些情报,第四野战军迅速调整了部署。 第十三兵团从贵州向西推进,第三十八军和第三十九军负责清扫广西西部,第四十三军切断了通往海南的退路。 整个广西就像一个张开的口袋,等着白崇禧往里钻。 白崇禧还指望依靠广西老巢负隅顽抗,但形势变化太快。 他手下的部队士气低落,老百姓也不支持他。 当他忙着调兵遣将准备实施他的"越南计划"时,解放军已经神速拿下了镇南关。 这个通往越南的重要关口一丢,白崇禧的南下美梦彻底破灭。 这时白崇禧才意识到大势已去,只好匆忙飞往台湾。 蒋介石表面上给他安排了高位,实际上剥夺了他的兵权。 这位"小诸葛"后半生在台湾过着被监视的生活,再也无法在军事上有所作为。 白崇禧的越南计划从军事角度看漏洞百出。 且不说国民党军队当时已经丧失斗志,就是法国人也不会真心欢迎这支溃军。 早些时候,黄埔一期出身的黄杰带着三万多部队退入越南,结果被法国人解除了武装,关进集中营受尽折磨。 白崇禧不可能不知道这个前车之鉴。 这很可能是一场政治作秀。 白崇禧和蒋介石向来明争暗斗,在这个危难时刻,他需要通过这个大胆的计划来彰显自己的价值。 毕竟当时蒋介石刚退守台湾,急需有能力的将领辅佐。 白崇禧想用这个计划证明自己仍是那个足智多谋的"小诸葛",可惜蒋介石看穿了他的心思。 他需要白崇禧来台湾稳定军心,但绝不会给他实权。 所以表面上对白的计划表示欣赏,实际上却暗中掣肘,等到白崇禧到了台湾,利用价值也就所剩无几了。 这段历史插曲反映了1949年国民党内部的混乱状况。 高级将领们各怀心思,蒋介石对地方派系既利用又防范。 在这种互不信任的氛围中,再高明的计谋也难以奏效。 白崇禧的越南计划看似出其不意,实则是一着孤注一掷的险棋,注定要以失败告终。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这个计划的破产也印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当时国民党已经丧尽民心,部队士气涣散,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单纯的军事计谋都难以挽回败局。 白崇禧号称"小诸葛",却忽视了这个最根本的因素,这不能不说是他军事生涯最大的遗憾。 如今回顾这段历史,白崇禧的越南计划更像是一个时代的注脚,记录了一个政权在崩溃前夕的挣扎与无奈。 它提醒人们,任何脱离实际、违背民心的战略构想,无论看起来多么巧妙,最终都难逃失败的命运。 主要信源:(光明网——走近真实的白崇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