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女孩到吉林上大学,期间女孩因对父亲说了一句“学校的饭没有家的味道”,女孩父亲便辞职从天津到吉林,在女孩的学校门口摆摊,卖起了女孩平日里最爱吃的炒饭,可摆摊第一天,父亲的摊位却只卖了7份炒饭,可到了第二天这位父亲就被感动的热泪盈眶。 女孩看着父亲有些失落的模样,便把家中故事写成帖子发到了上网,结果没想到女孩的帖子火了后,第二天,学校的同学们和很多热心网友,都特意赶来照顾女孩父亲摊位的生意。而女孩看到父亲摊位围满了这些热心人时,瞬间被大伙感动得热泪盈眶。 吉林师范大学一名大二女生,家在天津。异乡求学的日子里,女孩和父亲视频聊天时,随口抱怨了一句:“学校周围的饭菜吃遍了,总觉得少点家的味道。” 她本就是随口抒发思乡之情,没指望这句话能掀起什么波澜,可电话那头的父亲,却把这句无心之言悄悄记在了心里。 谁也没想到,没过多久,父亲就给女儿带来了一个天大的惊喜他要辞职,去吉林陪她读书,专门给她做最爱的家常炒饭。要知道,父亲在天津经营着一家烧烤店,那是他多年的心血,是一家人安稳生活的依靠。 可在女儿那句“没有家的味道”面前,他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关掉了经营多年的店铺,收拾好行囊,独自一人奔赴千里之外的吉林。 抵达吉林后,父亲没来得及多适应,就马不停蹄地忙活起来。在学校门口找摊位、置办厨具、联系食材供应商,每一件事都亲力亲为。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让女儿随时能吃到熟悉的家常味,要把食材的新鲜和安全拿捏得死死的。 肉类必须是女儿平时爱吃的部位,蔬菜要当天采购的时令鲜蔬,就连调味料,都是按照家里的配方来准备。父亲说,这炒饭是做给女儿吃的,每一口都得是她熟悉的味道,半点马虎不得。 可创业哪有那么容易。 摊位开张第一天,周围的学生们大多不了解这个新摊子,父亲的炒饭只卖出了寥寥7份。一天下来,扣除食材成本,收入竟不足70元而这一天,女孩做家教刚好挣了70块钱。 晚上收摊时,父亲看着剩下的食材,笑着跟女儿打趣:“还是我姑娘厉害,一天挣的比我还多。” 他语气轻松,带着点自嘲,可女儿听着这话,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她分明从父亲眼底看到了一闪而过的失落。 看着父亲起早贪黑进货、备料,顶着寒风守在摊位前,却没多少人光顾,女孩心里又心疼又着急。思来想去,她决定把父亲的故事分享到网上。 她没有刻意煽情,只是平铺直叙地写下了父亲为了她辞职来吉林摆摊的经过,字里行间满是对父亲的愧疚与感动。 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这篇朴实无华的帖子一经发出,就迅速在网上火了起来。 网友们被这份深沉的父爱打动,纷纷留言:“这样的爸爸也太让人羡慕了”“想去尝尝这份爱的炒饭”“一定要支持这位伟大的父亲”。 更让女孩惊喜的是,第二天中午她放学赶到摊位时,眼前的景象让她瞬间红了眼眶小小的摊位前被围得水泄不通,排队的人群里,有她的同学、老师,还有不少本地的居民,甚至有外地网友特意驱车赶来,就为了支持这位用心做炒饭的父亲。 “同学,给我来一份家常炒饭,要和你女儿吃的一样的!”“老板,听说你是为了女儿来的,必须支持一下!”“这份炒饭里全是父爱,吃着肯定香!” 听着大家暖心的话语,看着父亲忙碌却满脸笑容的身影,女孩再也忍不住,热泪夺眶而出。 摊位火了之后,父亲没有丝毫懈怠,反而更加注重品质。他每天都会拍摄食材的新鲜照片,发布到网上,向大家证明每一份炒饭的用料都安全可靠。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较真,父亲朴实地回答:“我的招牌,是用我女儿的名字做的,我不能给她丢人。只要女儿还在这所学校读书,我就一直在这里摆摊,等她毕业工作了,我再回老家。” 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一位父亲最纯粹的守护他不仅要给女儿做爱吃的炒饭,更要做女儿最坚实的后盾,不让她因为自己的到来受到半点非议。 咱们常说父爱如山,可很多时候,父爱并非都是轰轰烈烈的壮举,更多的是这种藏在细节里的温柔与坚持。这位父亲没有说过什么豪言壮语,却用实际行动告诉女儿: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遇到什么事,爸爸永远会为你奔赴而来。 同学们放下对陌生摊位的顾虑,专程赶来捧场;本地居民被父爱打动,主动为这份烟火气驻足;外地网友不辞辛苦,驱车前来支持。他们支持的不仅仅是一份炒饭,更是对这份纯粹父爱的认可,是对人间真情的珍视。 只要我们愿意用心去发现,就会发现,爱与善意一直在我们身边流淌。同时,它也让我们重新审视父爱的意义父亲或许不善言辞,或许不会表达,但他们总会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着我们,成为我们最坚实的依靠。 如今,父亲的炒饭摊每天都排起长队,女儿下课就能吃到熟悉的家常味,父女俩在吉林的日子过得充实而温暖。这份“父爱炒饭”,不仅填饱了学子们的肚子,更温暖了大家的心房。 信息来源:城市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