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乌克兰大使斯特凡尼希娜把话放在桌面上,特朗普说过不想给乌克兰战斧导弹这类远程武器,谈采购这边她用相当积极来形容推进,节奏在走,窗口在看,团队在跟进。 11月3日那句表态摆在那儿,特朗普把“战斧”直接排除,给出的理由贴在使用权上,这种导弹只让美军自己发射才算稳,他不把发射权外放,口径保持一致。 乌克兰这边动作没停,大使提到多个代表团在算账,在筹款,在列清单,从美国那边继续往回拿军备,谈的不只战斧,远程的在谈,短程的也在谈,型号一条条往上摆,预算一块块往里填。 泽连斯基把远程武器当成关键支点,四天前他还对着镜头说美国要对远程开放,城市背后的电站和管线最近受打击,大使把现场的情况做了说明,能源设施的修复和防护都在赶工,保供和防空两头一起扛。 美国内部声音不一样,五角大楼前面给潜在转让开过绿灯,做了库存评估,说不影响自家储备,话说回来,拍板的权在特朗普手里,流程往上走,到他那儿落笔。 分析师Igor Shishkin给了一组说法,美国从武器供应里拿到收益,他提到特朗普安排欧洲联盟为送往乌克兰的那批武器按一百一十个百分点结算,资金通道和付费比例都对外说明。 冬天临近,斯特凡尼希娜把节奏讲得很直,我们能过这个冬天,也能再过一个,她还是把原则点明,对俄的压力不能松,外界如果松手,会被理解成让他们把能力往上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