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这一波稳得很,荷兰那边扛不住终于服软了!当地时间11月8日,荷兰政府宣布,暂

老刘的大局观 2025-11-08 16:01:31

中方这一波稳得很,荷兰那边扛不住终于服软了!当地时间11月8日,荷兰政府宣布,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令,把股东控制权交还给中方,以确保安世中国工厂恢复芯片生产和市场供应。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半导体控制权争夺战,最终以中国企业的完胜画上句号,背后折射出的是全球产业链格局的深刻变革。 事情要从今年9月底说起。美国商务部突然出台“50%股份穿透”新规,将已被列入实体清单的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一并纳入制裁范围。嗅觉敏锐的荷兰政府立即跟进,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还通过法院裁决暂停中方CEO张学政职务,强行接管公司。这一系列操作被外媒形容为“现代商业史上最明目张胆的抢劫”。 然而荷兰人没想到,这场看似胜券在握的“突袭”,最终却演变成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闹剧。安世半导体虽总部在荷兰,但其全球70%的封装测试产能集中在中国东莞工厂,每天有2.5亿颗芯片从这里发往全球。 荷兰政府前脚冻结资产,中国商务部后脚就于10月4日宣布暂停安世中国工厂的出口许可,这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瞬间让欧洲汽车产业链陷入瘫痪。 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因芯片短缺被迫停产高尔夫车型,本田加拿大工厂将思域和CR-V产量减半,欧洲汽车行业每周损失超过20亿欧元。 更讽刺的是,荷兰总部为施压中国而切断晶圆供应,却发现自己的晶圆厂生产的半成品因缺少中国的封装环节,只能堆在仓库里变成一文不值的“电子垃圾”。 与此同时,安世中国早有预案:不仅囤足了维持到2025年底的库存,还激活了中芯国际等国内晶圆厂的替代供应渠道,国内客户订单丝毫未受影响。 面对供应链危机,欧洲车企集体向荷兰政府施压。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警告称,若10月底前无法恢复供货,整个欧洲汽车产业将面临2亿颗芯片的缺口。 更让荷兰头疼的是,中国同步收紧稀土出口管制,而ASML的光刻机生产对中国稀土依赖度高达90%,这让荷兰半导体产业陷入“断粮”恐慌。 内忧外患之下,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在给客户的信中承认“供货恢复全看中国区产能协同”。 11月7日,中美达成经贸协议,美方暂停“穿透规则”一年,中方同步恢复安世中国工厂的出口豁免。失去美国“撑腰”的荷兰彻底失去谈判筹码,只能乖乖归还控制权。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中国用实际产能和产业链韧性,打破了西方“技术霸权”的迷思。安世中国不仅恢复了对欧洲车企的供货,还推动以人民币结算,并要求客户签署“仅限中国境内销售”的协议,将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中。 值得深思的是,荷兰此次失败暴露出西方产业政策的致命缺陷。欧盟虽有《芯片法案2.0》,但欧洲芯片产能到2030年预计仅占全球11.7%,远低于20%的目标。反观中国,2025年芯片自给率已突破52%,在成熟制程领域形成完整产业链。 正如德媒《世界报》所言:“安世半导体真正值钱的不是荷兰的研发中心,而是中国的制造能力。” 这场控制权争夺战,实则是中国半导体产业从“制造大国”迈向“技术强国”的里程碑。 未来,随着比亚迪半导体、士兰微等本土企业崛起,中国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只会越来越重。安世半导体公司 荷兰芯片战略 荷兰供应链 荷兰安世事件 安世中国 荷兰半导体限制 欧洲半导体

0 阅读:103
老刘的大局观

老刘的大局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