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初春,华国锋在中央一次小型会议上突然拍桌子,指着当年举报贺龙“叛国通敌

千浅挽星星 2025-11-08 18:00:42

1974年初春,华国锋在中央一次小型会议上突然拍桌子,指着当年举报贺龙“叛国通敌”的李仲公怒斥:他既不是军人也不是政敌,纯粹是个造谣的老骗子!说着就要严惩此人,周总理却放下茶杯:算了吧……   1929年,两封泛黄的信件,被当作打倒元帅贺龙的“铁证”,声称他密谋投靠蒋介石,然而正是这两封信,在1974年成为洗刷冤屈的关键。   1974年,在北京西山的公安部实验室内,一场检验开始了,在紫外线灯的照射下,信纸上的墨迹颗粒泛出幽蓝光芒,这是建国后才出现的新型墨水,技术人员的光谱分析报告更加确凿,信纸的水印清晰指向了1952年的河北保定造纸厂。   笔迹专家的结论也同样清晰,信上的字迹虽经刻意模仿,其章法比例却不符合民国时期的书写习惯。   物证的伪造者是李仲公,信件的诞生,是在1927年,那一年,身为北伐军总司令部秘书的李仲公,被时任国民革命军师长的贺龙亲手逮捕。   此后,贺龙参与领导南昌起义,走上革命道路,李仲公则长期在国民党政府任职,一度成为蒋介石的秘书。   四十年后的1968年,当贺龙在政治风暴中蒙难,身患重病的李仲公选择交出伪造的信件,其弟后来透露,他此举是为了“立功”。   一旦被递交上去,信件的性质便迅速改变,它从个人怨恨的产物,变成了一件政治斗争中的致命武器。   由康生、叶群领导的专案组将其奉为“铁证”,加速了对贺龙的迫害,1969年6月9日,贺龙含冤离世。   1973年,毛泽东两次公开表示贺龙的案子搞错了,并进行了自我批评,在周恩来的授意下,华国锋顶住“四人帮”的反对,将科学鉴定结果转化为推翻冤案的决定性依据。   1974年9月29日,中共中央下发了为贺龙恢复名誉的25号文件,一年后,在他的骨灰安放仪式上,重病的周恩来亲自致悼词。  主要信源:(快懂百科——关于“李仲公”的报道)

0 阅读:1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