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24岁的八路军副旅长,红着脸去跟一个女排长相亲,谁知,女排长却说:“我参军不是给别人当老婆的! 1939年,黄克是年仅19岁的抗大女兵排长,她出身河北教员家庭,为投身革命瞒着家人奔赴延安。 她的性格刚毅,曾有人评价她“性子比石头还硬”,为了能上前线,她甚至摔碎钢笔抗议留任机关的安排。 在黄克看来,抗日是参军的首要任务,因此,她对一切形式的“相亲”都极为反感,明确表示自己参军不是为了当谁的老婆。 而王尚荣24岁就已是独1旅副旅长,16岁从军,走过长征,是一位在战场上“猛如虎”的指挥员。 这位战功赫赫的年轻将领,却是其所在旅7名团级以上干部里唯一的单身汉,他在战场上无所畏惧,面对女性时却会极度紧张,不善言辞。 两人的初次见面,是一场以“视察女兵排”为名的相亲,王尚荣因为紧张,在女兵队伍前来回踱步,始终不敢直视黄克。 这次会面,给黄克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也让这场提亲以失败告终,组织的关心并未就此停止。 为了创造机会,黄克被调动到王尚荣所在的独1旅政治部工作,物理距离的拉近,为情感的转变埋下了伏笔,而真正的熔炉则是战场。 齐会战斗中,王尚荣左肩中弹,黄克在炮火中看到负伤的他,革命同志间的互助本能让她冲上前去为他包扎,口中埋怨他打仗“不要命”。 炮火声中,王尚荣向她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不愿绝不勉强”,这句尊重对方意愿的话,打破了他以往的“僵硬”,也让两人第一次真正地对视。 1940年秋,王尚荣与黄克结婚,贺龙是他们的证婚人,一场突如其来的日军偷袭,打断了他们的婚礼,也留下了一段“我们入战场”的佳话。 婚后两人因战争聚少离多,书信稀少,王尚荣继续在前线战斗,黄克则留在后方从事教育工作并抚养子女,这种各自坚守,是他们“并肩作战”的另一种形式。 他们的爱情在和平岁月里,升华为一种超越生死的坚韧守护,1980年,王尚荣身体瘫痪,医生曾预测他的生命仅剩两年。 黄克性格中的那份“刚硬”再次显现,她自学按摩,每日坚持为丈夫推拿理疗,她用这种方式,对抗着医生的预言,也对抗着命运的安排。 凭借这份悉心的照料,黄克将丈夫的生命从两年延长到了八年,2000年,王尚荣逝世,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留下了战争年代写下却未曾寄出的信件。 信息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王尚荣》 中国知网|《王尚荣与黄克夫妇“激情燃烧的岁月”》 中国文艺网|《两次采访开国“战将”》 文|墨海 编辑|史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