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部好电影佳片奇遇季
凯瑟琳·毕格罗这部《炸药屋》,观感怎么说呢,过程紧张到手心冒汗,结局却是一拳打在棉花上。
电影以三个视角展现同一件事情。同一个“导弹飞向芝加哥”的20分钟危机,导演以军方前线、白宫战情室和总统决策层三个角度让观众反复体验紧迫感。第一次以军方前线视角进入电影,那种信息不全、生死一线的压迫感非常强烈。随着视角切换,同一件事拼出了更完整的图景,也让人深刻感受到,即便是手握大权的人,在信息迷雾中也和普通人一样无力。
但要说结局,确实让人感到意外甚至失望。电影在导弹即将落下的那一刻戛然而止,我们既不知道芝加哥是否被摧毁,也不知道总统最终是否按下了核反击按钮,更不清楚导弹是谁发射的。
当然,或许这也是电影为何叫炸药屋的原因。不告诉你凶手是谁,你就没法简单地把某个国家当成假想敌,然后松一口气。这种未知带来的持续不安和恐惧,或许正是电影想留给我们的思考。它想告诉我们,在真实的核威胁面前,可能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敌人,我们所有人都住在同一个炸药屋里。
如果你期待看到一部有头有尾、善恶分明的好莱坞式结局,肯定会感到失落。但如果你多思考一些炸或者没炸之外的情形,或许正是它最想表达的核心,核战争面前,没有完美答案。
电影观感还不错,可以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