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开始慌啦?美国把对中国的关税从145%降下来了,结果却发现中国客户没了,根本就没回来,可把美媒给愁坏了,都纳闷中国客户跑哪儿去了呢?而美国还在大量补货呢! 美国商务部突然放话,直接把智能手机、智能手表、芯片还有光伏逆变器等20类中国商品的关税砍了,之前这些货最高要扛145%的税率,现在相当于直接“免单”。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还特意放宽了退税政策,4月之后入境的这批货都能申请返还之前缴的高额税费,摆明了是想拉中国供应商回头。 美国商家们那叫一个激动,亚马逊上的中小卖家连夜整理订单,沃尔玛更是直接追加了5亿美元的采购预算,货运公司的集装箱舱位瞬间被抢空,大家都以为中国货会马上扎堆到港。 可等上半年的海关数据一公布,美国上下全懵了,从中国进口的货物不仅没涨,反而同比跌了15%,超市里电子产品区、家居区的货架依旧空着大半,商家们订的货迟迟不到,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美媒们更是集体“破防”,《华尔街日报》连着发了三篇报道追问“中国供应商去哪了”,电视节目里专家们争论来争论去,愣是没琢磨透这事儿。 其实答案很简单,中国企业早就不是“吊在一棵树上”的状态了。 要知道,现在东盟已经连续5年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前三季度双边贸易额涨了9.6%,东南亚的家具商、电子组装厂,早就把中国的零部件、原材料订到了明年。 除了东盟,中东市场更是成了香饽饽,天合光能在阿联酋建的30GW硅片基地已经投产,隆基绿能跟沙特签的组件订单够生产好几年,中东的光伏需求2027年预计能冲到35GW,这生意做得比美国市场踏实多了。 还有拉美和非洲,中国汽车在巴西的市场份额突破10%,新能源公交车在尼日利亚、肯尼亚跑遍大街小巷,这些新兴市场的增速比美国快三倍,换谁都得优先供货。 中国出口的“含金量”也早不一样了,现在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六成以上,集成电路出口涨了24.7%,电动汽车出口破了200万辆,这些高端货根本不愁卖。 美国豁免关税的那些低附加值商品,早就不在中国企业的核心规划里,毕竟生产高端产品的利润更高,还不用担惊受怕政策变动。 再说了,美国这几年的操作实在太让人没安全感了。 关税像坐过山车一样,去年还加到125%,今年突然豁免,谁知道明年会不会又变脸? 光伏企业之前吃过大亏,在泰国、越南建的工厂刚投产,美国就发起双反调查,现在头部企业干脆跑去墨西哥、美国本土设厂,或者转去老挝、印尼规避风险,直接对美出口自然就少了。 有做跨境贸易的老板说得实在:“跟美国做生意,心脏得够强大,半夜都可能收到关税调整通知,哪像跟东盟签长单,安安稳稳赚三年。” 更关键的是,美国市场现在真没吸引力了。 10月美国CPI还涨着2.6%,住房、能源价格居高不下,老百姓工资没涨多少,日常开销却越来越大,连鸡蛋都得精打细算买,哪有闲钱添新家电、新电子产品? 商家们算完账也犯怵,中国货就算免了关税,加上美国港口拥堵的滞港费、本土飙升的仓储费,成本居然比从墨西哥、加拿大进货还高,自然不愿多订。 说白了,美国这波“关税让利”就是“马后炮”,中国早就把贸易朋友圈铺遍全球,高端制造的底气也足了。 而美国自己没压住通胀,政策又朝三暮四,就算把关税降到零,也留不住已经找到新出路的中国客户。 这世上哪有“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合作伙伴?美国要是真想让中国货回来,先把自己的通胀降下来,把政策定踏实了,别再出尔反尔才是正经事。 大家觉得美国接下来会放下身段求中国企业吗?中国供应商该不该给美国市场留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