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4小时内,乌军第151、第116机械化旅以及国民近卫军第1、第13旅在库皮

史鉴奇谈 2025-11-10 10:10:42

过去24小时内,乌军第151、第116机械化旅以及国民近卫军第1、第13旅在库皮扬斯克方向进行了六次攻击,试图突破库皮扬斯克-乌兹洛瓦亚、奥西诺沃和萨多沃地区的包围圈。此外,莫纳奇诺夫卡和涅奇沃洛多夫卡地区也遭到了乌军攻击。但是乌军仍然没有取得任何效果,所有进攻均被俄军击退。   真正要命的是奥斯基尔河以东那几支被围住的乌军部队,他们的补给线早就被俄军给掐断了。前线士兵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药品更是稀缺,伤员只能硬扛着。指挥部急得直跳脚,想出了个土办法——用改装过的"芭芭雅嘎"六旋翼无人机往里空投物资。   这些民用无人机被焊上了简易挂架,每次能背个十来公斤的弹药和罐头,趁着夜色晃晃悠悠地飞过河去。可俄军的机动火力小组早就等着呢,他们带着便携式防空导弹和高射机枪在河岸边蹲守,只要无人机一露头就集火射击。过去24小时里,光是这种补给无人机就被打下来16架,黑乎乎的残骸掉在河滩上,跟烧焦的乌鸦似的。   乌克兰这边现在最头疼的就是无人机损耗太快,特别是那些六轴、八轴的多旋翼机型。原本以为夜间能安全点,结果俄军换上了热成像仪,无人机螺旋桨产生的热量在夜视镜里跟小太阳一样明显。操作员们被迫把无人机飞得更高,可这样一来投弹精度就差远了,好多物资直接掉进了河里。   更惨的是那些靠近奥斯基尔河的无人机操作员,他们为了控制信号不得不把设备架在离前线很近的地方,结果成了俄军狙击手的活靶子。近几周光是操作员就折了不少人,有些刚培训出来的新手还没飞够三个架次就跟着无人机一块儿"报销"了。   俄军现在玩起了新花样,他们发现这些改装的无人机虽然飞得慢,但载弹量不小。于是专门组建了"无人机猎杀队",开着改装过的皮卡车在战线后方游弋,车上装着干扰设备和速射炮。   一旦发现乌军无人机,先用电子干扰切断控制信号,逼得无人机自动返航,再用速射炮在半路给打下来。这种战术效率奇高,乌军无人机损失率直线上升,前线部队抱怨说现在收到一次补给跟中彩票一样难。   被围在奥斯基尔河以东的乌军士兵现在只能靠野菜和雨水充饥,有些连队甚至开始杀战马充饥。他们尝试用迫击炮往河对岸打信号弹,希望友军能看到,可俄军的烟幕弹把河面遮得严严实实。有士兵冒险游过河去求援,结果刚上岸就踩中了俄军埋设的绊索地雷。   指挥部现在彻底陷入两难,继续派无人机送物资等于白白送死,可要是不送,里面的部队撑不过三天。   乌军高层其实也明白,这种小规模的无人机补给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一架无人机最多带两箱弹药,还不够一个排打十分钟。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大型运输机根本不敢靠近,地面补给线又被俄军的炮火封锁得死死的。有些军官私下抱怨说,现在打仗就像在玩"饥饿游戏",看谁先撑不住。俄军显然也看穿了这点,他们不急着总攻,就等着把乌军活活耗死在包围圈里。   更糟糕的是天气也开始帮倒忙,这几天库皮扬斯克地区连降暴雨,奥斯基尔河水位暴涨,水流湍急得连小船都过不去。   乌军的无人机在强风里飞得东倒西歪,好几次直接被吹到了俄军阵地上。士兵们看着天上摇摇欲坠的无人机,嘴里骂着娘,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物资掉进敌人手里。有些绝望的士兵甚至开始用步枪打无人机,生怕里面的粮食被俄军缴获。   俄军这边倒是悠哉得很,他们把缴获的乌军无人机改装后反过来用,往包围圈里投撒劝降传单。传单上印着热气腾腾的食物照片,写着"投降就能吃上热饭"的字样。这种心理攻势比炮弹还管用,已经有小股乌军士兵受不了饥饿,举着白旗走出了战壕。   俄军对待俘虏倒还算人道,给他们喝热汤,还允许他们给家里写信,这些消息传回包围圈里,更是动摇了军心。   乌军指挥部现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们尝试用火箭炮发射"物资弹",就是把食物和药品装进特制的炮弹里打过去。   可这种炮弹落地时冲击力太大,里面的东西基本都震碎了,士兵们收到的往往是碎饼干和漏水的药品瓶。有士兵开玩笑说,现在他们最需要的不是弹药,而是能接住炮弹的缓冲垫。   这场围绕奥斯基尔河的拉锯战已经演变成了一场消耗战,比拼的不是谁的火力猛,而是谁的补给线更持久。   乌军现在就像个漏水的桶,这边刚补上那边又冒出新窟窿。俄军则像个耐心的渔夫,慢慢收紧渔网,等着里面的鱼儿自己耗尽力气。前线士兵们最怕的不是炮弹,而是深夜里传来的肚子咕咕叫的声音,那比任何武器都更让人绝望。

0 阅读:2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