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一个夜晚,抗日英雄阮英平被3个流氓打死,昔日上级粟裕在得此噩耗后,顿时勃然大怒,他甚至放下狠话:血债就要血偿! MCN双量进阶计划 阮英平1913年9月24日出生在福建省福安县下白石乡顶头村一个穷苦农民家庭。父亲早逝,母亲拉扯他和两个姐姐过日子,家境艰难。他小时候读过两年私塾,10岁就到村里糕点铺当学徒,学手艺维持生计。日子苦,但他咬牙坚持,练就一身韧劲。后来他到赛岐一家茶行打工,那里水陆交通发达,他接触到各种人。1931年,他结识共产主义者陈洪妹,通过交流了解革命道理。1932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投身农村工作,组织乡亲们抗租抗税,点燃当地反抗火种。 1933年,阮英平参与福安赛岐暴动,那场行动针对地主剥削,农民们起来反抗。同年底,他担任中共安德县委书记,负责组织工作。次年升任宁德县委书记兼县独立营政治委员,领导闽东抗日活动。他在闽东地区推动建立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组建闽东红军独立师,进行土地分配。面对国民党围剿,他指挥部队作战,保卫苏区。1935年闽东特委恢复,他任组织部长和闽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这些年,他带领队伍在山区游击,打击敌人,积累经验。 抗日战争爆发后,阮英平任闽东抗日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军事部长,指挥游击队打击日伪势力。他组织部队在闽东开展抗日活动,破坏敌人补给线,保护群众。战争中,他注重部队纪律,避免扰民,赢得当地支持。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继续在闽东工作,参与土地改革,推动生产恢复。1947年底,他在闽东密林指挥一场战斗,敌人偷袭,他带领部队转移阵地,反过来包围敌人,打得对方溃逃。这次胜利提升部队士气,也为后续行动打下基础。 1947年12月27日,阮英平率队迎击地方保安团偷袭。战斗结束后,他提议用缴获敌军制服伪装,突袭附近民团。部队顺利行动,缴获三十多条枪和弹药。这招数管用,部队装备改善。他决定兵分两路撤离,自己带几人去宁德县乾楼。队伍里混进叛徒周阿奎,这人暗中向敌人通风报信。到乾楼后,他们陷入包围。枪弹密集中,阮英平突围而出,衣服被子弹撕破。他试图从小路去秀洲求援,路上又遇国民党士兵搜山,队伍散开,他只剩一人。 1948年2月1日,阮英平到达宁德大窝村,敲开村民范起洪家门。他自称从八都来的商人,被土匪抢劫,想借宿一晚,还给出几块钱。范起洪收下钱,让他住下。周玉库因范妹仔家办丧事没地方住,也挤进阮英平房间。夜里,周玉库翻看阮英平包裹,发现金镯子。他眼红,叫上范起洪和范妹仔,三人合计谋财害命。2月3日深夜,他们在炭山动手。周玉库用木棒砸阮英平后脑,范起洪和范妹仔跟着下手,三人合伙把他打死,抢走金镯子、钢笔和手表,然后埋尸。 阮英平失踪消息传开。1948年2月,中共闽浙赣省委派人寻找,最后在炭山挖出遗体。消息上报华东局,粟裕得知后悲愤交加。他和阮英平一起打过仗,知道这人能力强。粟裕拍桌子,说出“我的人不能白死,血债得血偿”的话。这反映出他对部下的重视,也显示革命队伍的凝聚力。粟裕当时正领导华东野战军,阮英平的死让他更坚定追责决心。 1949年8月15日,解放军攻下宁德县,建立新政府。干部们走访村民,民众忆起阮英平事迹,纷纷指证范起洪、范妹仔和周玉库。证据收集齐全,三人被抓。审讯时,他们低头认罪,交代谋财害命经过。公审大会上,法庭判死刑,三人被处决。这事处理后,阮英平的事迹在闽东传开。他短暂一生贡献大,推动当地革命发展。 阮英平早年绰号“雷公”,性格刚烈。他在闽东建立武装力量,领导农民反抗地主。1930年代,他组织秘密农会,骨干是贫苦青年,活动能力强。当地群众称他们“顶头十八帮”。这些人在村里宣传革命,动员群众加入。他注重实际工作,避免空谈,接地气地解决农民问题。这让他在闽东赢得信任,队伍逐步壮大。 在抗日时期,阮英平指挥游击队多次袭击日伪据点,缴获物资支持部队。他强调情报工作,派人潜入敌人内部,获取信息。这策略有效,减少损失。1940年代,他参与闽东根据地建设,推行减租减息,改善农民生活。群众积极响应,提供粮食和情报,帮助部队生存。 阮英平的遇害源于贪婪。三名凶手是普通村民,为抢财物下手。这事暴露战争年代社会乱象,革命者面临各种风险。粟裕的反应体现领导责任感,他推动调查,确保正义。阮英平死后,组织派人追查,体现队伍纪律。 解放宁德后,新政府重视历史遗案。干部通过群众举报,锁定凶手。审讯过程严格,证据链完整。三人认罪,交代细节,包括翻包裹和埋尸。这公审教育群众,维护社会秩序。 阮英平事迹如今保存在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照片和资料陈列其中。福建省档案馆研究他的生平,整理文件。他的贡献在于闽东革命基础建设,推动抗日和解放战争。凶手家族在大窝村消失,村民提及此事时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