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乌克兰网友指出,在福建舰近期公开的舰载机起降画面中,多架歼-35隐身战斗机虽然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1-10 19:43:07

有乌克兰网友指出,在福建舰近期公开的舰载机起降画面中,多架歼-35隐身战斗机虽然频繁现身甲板并完成弹射起飞,但无一挂载实弹或训练弹,机身干净得“像刚出厂”。然后就开始质疑,如果连基本的武器挂载都未进行测试,福建舰的实际作战能力恐怕要打个问号。 其实他根本不懂从工程逻辑看,舰载机的武器集成并非简单“挂上去就行”。它涉及复杂的电磁兼容性测试、挂架结构强度验证、火控系统与舰载数据链的协同校准等多个环节。以美国为例,F-35C从首次舰上起降到具备初始作战能力(IOC)耗时近6年。   其实他这疑问,根本原因是没搞懂舰载机从测试到真正能打仗的整个流程,更没摸清楚挂武器这事儿背后有多复杂的技术门道。咱把这门道掰开揉碎了说,就能明白现在歼-35不挂弹,不但不是战斗力不行,反而是测试流程里最合理、最讲科学的一步。   现在歼-35在福建舰上的测试,正处在舰机配合的关键初期阶段。这个阶段最关键的事,根本不是挂武器,而是得先把“安全上舰、顺畅起飞、精准落舰”这几个最基础的问题彻底解决掉。   舰载机跟陆地上的飞机不一样,所有动作都得在航母这个移动的“海上机场”完成,甲板地方比陆地机场小太多,海上的风啊浪啊还老影响起降姿势,随便一个小细节出问题都可能出大事。   飞行员得反复开着歼-35练,试不同重量、不同天气下电磁弹射的参数,确保每次弹出去的初速度都刚好合适——既不能动力不够刚起飞就往下掉,也不能劲儿太大超出机身能扛的极限。   甲板调度的人也得跟飞行员好好配合,练歼-35跟歼-15T、空警-600这些其他舰载机的停放位置和移动流程,保证有限的甲板空间里,所有飞机都能快速挪到该去的地方,不耽误后面起飞降落。   这些基础活儿没干扎实,就算给歼-35挂满导弹,也没法在航母上安全利索地执行任务。   给舰载机挂武器,从来不是把导弹往挂架上一挂就完事儿的简单活儿,背后藏着一整套复杂的技术链条,电磁兼容性测试就是头一道必须过的坎。歼-35的航电系统本身就会发出多种电磁信号,这些信号得跟机身的雷达、通信、飞控这些设备都合得来,不能互相干扰。   一旦挂上弹药,弹药自带的制导系统、引信触发系统这些电子零件就会加入这个电磁环境,等于给原本就复杂的信号网又添了新麻烦。   搞研发的人会搭一个专门的电磁兼容暗室,把歼-35的整机模型放进去,再挂上不同类型的弹药,用专业设备模拟海上复杂的电磁环境,查机身系统和弹药之间有没有信号干扰。   他们得一个个调航电系统和弹药电子零件的参数,直到所有设备在同一个电磁环境里都能正常干活——不能出现导弹制导信号被自己航电干扰、锁不住目标的情况,更不能干扰飞控系统影响飞行安全。   这个过程往往要耗几个月甚至大半年,每种弹药都得跟机身反复试配,现在歼-35还在练最基础的舰机配合,明显没到搞电磁兼容测试的时候,自然不会挂弹药。   就算过了电磁兼容这关,挂架本身的强度测试又是另一桩大工程。挂架看着就是个金属架子,实际上要扛的劲儿大得很。它不但得牢牢固定住几十甚至上百公斤的弹药,还得扛住歼-35电磁弹射起飞时的巨大推力、落舰时的强烈撞击力,还有飞行中各种机动动作带来的离心力和气流冲击力。   不同弹药的重量和重心都不一样,挂一枚轻型空空导弹跟挂一枚重型反舰导弹,对挂架的受力要求完全是两码事。   工程师会用液压设备模拟歼-35弹射、落舰、机动这些极端情况下的受力状态,同时用高精度传感器实时测挂架和机身连接地方的应力数据,分析挂架在不同受力下会不会变形、能用多久。   他们得保证挂架在整个服役期间,就算经历上万次起降和机动,也不会断、不会变形。这些数据都得在地面试验中反复测、反复调,形成完整的受力参数表,才能拿到舰上用。   现在歼-35连基础的起降流程都还在练熟,挂架强度测试这种更细的科目还没排上号,不挂弹药太正常了。   更关键的是火控系统跟舰载数据链的配合调试,这直接关系到弹药能不能打准目标。   歼-35的火控系统不但要跟自己的雷达、光电探测设备联动,精准锁定目标并算出射击参数,还得接入福建舰的舰载指挥数据链。   这意味着火控系统要能实时收到航母发来的战场情况,比如敌方目标在哪、飞得多快、威胁有多大,同时把自己的飞行状态、武器情况实时传回去,让航母指挥中心能统一安排所有舰载机干活。要是这些配合调试没做完,就算挂了弹药也没法形成真正的战斗力。

0 阅读:169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67

用户10xxx67

2
2025-11-11 02:59

可J35一般不用挂弹呀

猜你喜欢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