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海军打不过中国是因为一连串善意误判,而对手花了几十年研究怎么对付我们,11月5日消息,美国“国家利益”称,美国海军陷入的困局并非源自一两次错误,而是一连串善意的误判。 美国海军的麻烦从冷战结束就开始积累。那时,美军舰队横行全球海洋,没人敢正面刚,大家都觉得大规模海战成历史尘埃,以后最多搞搞局部摩擦或者不对称打法。 国防部那些人开会讨论战略转向,把钱砸向适应近海作战的装备上。濒海战斗舰本来设计得挺灵活,能换模块干不同活,成本还低,看起来很划算。 结果,实际用起来毛病一大堆,引擎坏了修,传动系统出问题,船员天天忙着补丁。服役没几年,就因为维修费爆表提前退役,白白浪费上百亿美元。 国会报告里直指这项目从头到尾就是场闹剧,海军高层承认当初低估了技术风险,导致舰队实力没跟上时代。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这艘万吨级起初定位是对地火力支援,装了巨型主炮,本想当武库舰用,弹药便宜能狂轰滥炸。 谁料弹药研发成本飙升,每发炮弹贵得离谱,相当于一辆豪车价钱,主炮干脆成了摆设。舰艇设计还砍了部分导弹发射槽,防空和反舰本事弱了半截。 海军原计划造32艘,最后只勉强挤出3艘,每艘造价逼近80亿美元。 这些决定当时听着有道理,都是基于情报评估的善意考量,想省钱适应新威胁。可回头看,美军在技术赛道上绕远路,错过关键窗口。 中国海军那边可没闲着,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死磕怎么对付美军航母群。台海危机时,美军航母在附近晃悠,中国海军高层看在眼里,马上组织研究小组分析美军战术。 资料显示,他们收集卫星数据,模拟海战场景,逐步构建本土防御体系。重点发展垂直发射系统,055型驱逐舰就是典型,万吨排水量,112个发射单元,能装多种导弹,覆盖防空反舰反潜。 海军报告指出,这种舰艇批量下水,2024年已服役多艘,编队作战能力直追美军。 中国海军的路子很专注,就盯着维护周边权益这点。工业基础打得牢,造船业全球第一,新订单、手持订单、完工量年年领跑。 相比之下,美国海军造船业萎靡,工人流失严重,船厂产能跟不上。海军部长公开承认,这是25年来最糟局面,老舰排队进坞维修,新舰下水慢吞吞。 美军这些年反思不少,国家利益杂志文章点明,海军困境是战略迷失加对手追赶的结果。冷战后美军太自信,觉得没人挑战,就调整方向,结果让中国海军抓住机会。 中国几代人投入,工业动员力强,舰艇更新换代快。美智库报告警告,如果不改弦更张,印太地区平衡会进一步倾斜。 海军高层现在推新计划,像分布式杀伤链,试图用网络化作战补短板,但执行起来阻力大。国会拨款辩论中,有人说海军预算已超8000亿美元,还不够用,得根治工业问题。 中国海军不声张,就闷头干实事,055型服役后参加多场演练,导弹系统兼容性高,实战潜力大。 展望未来,美海军要扭转局面,得从根源上发力。增加预算是起步,但更重要是战略清醒,别再犯善意误判。国家利益杂志这观点接地气,说白了,美军太乐观,中国海军太专注。 数据不会骗人,垂直单元差距缩小,意味着火力投射能力趋近。海军专家提醒,现代海战拼体系,不是单艘舰艇。中国海军的进步,源于长期规划和执行力。 美军如果继续内耗,优势会进一步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