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乌克兰传来重磅消息! ​11月2日,乌克兰驻北约代表团团长切尔涅夫放了

阿胜笑谈 2025-11-11 09:50:59

就在刚刚 乌克兰传来重磅消息! ​11月2日,乌克兰驻北约代表团团长切尔涅夫放了个重磅消息:乌国产“赫里姆-2”导弹已接近投入使用。这款导弹可不是小角色——能扛1100磅(约500公斤)的弹头 消息发布的时机选择颇具战略深意,乌克兰驻北约代表切尔涅夫特意选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乌克兰北约国防工业会议"期间公布这一成果,现场展示的导弹残骸实物与弹道轨迹数据,不仅是对俄罗斯的军事威慑,更是向北约盟友展示其军工潜力的关键举措。 这般“能力展现”策略的背后,是乌克兰想要重新去构建自身在西方援助体系当中角色定位的战略谋划, 在过去的18个月里,乌军远程打击能力被西方援助武器的性能上限给限制住, 美国弄出的M142“海马斯”火箭炮在2022年赫尔松那场战役里还挺出风头的,不过它配的M31火箭弹射程给死死限制在了70公里以内。 英国提供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虽说把打击范围给扩展到了250公里,不过根据《金融时报》透露的对乌援助协议,每次使用得提前72个小时跟北约指挥部去报备。 这般“射程桎梏”,让乌军始终没法对俄军纵深目标形成实质性的威胁, “赫里姆2”那500公里的射程,缔造出了全新的战略态势 从军事地理学视角,这意味着部署在哈尔科夫州的导弹系统可覆盖克里米亚刻赤海峡大桥、别尔哥罗德的俄军第20集团军司令部以及罗斯托夫的后勤枢纽。更为关键的是,乌克兰的军工联合体在战时的环境里头达成了技术上的突破, 南方机械制造厂的总工程师伊戈尔·科罗斯滕科在接受《国防快报》采访的时候讲道:“这款导弹用到了改进型R-360海王星反舰导弹的发动机技术,经过优化燃料配方还有弹体设计,把射程给提高了差不多3倍。 这种军工自主化努力背后是残酷的现实压力, 根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2023年11月报告,美国对乌军事援助已从高峰期的每月15亿美元降至8亿美元,且其中40%需用于替换美军库存装备。 欧盟的“和平基金”虽说承诺给出50亿欧元的援助,可实际交付的比率不到30%,在这样的背景下,“赫里姆2”的量产能力就变成了关键的变量, 乌克兰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确认,当下每个月能生产6到8枚这类导弹,虽说数量不算多吧,但已经足够对俄军的指挥节点造成持续的威慑。 “赫里姆2”的战略价值可比它的战术性能强多了,这也就意味着,乌克兰正慢慢解开现代战争里的“援助依赖悖论。 乌克兰以南方设计局当作根基来重新构建导弹研发体系,吸纳了波兰提供的制导技术以及捷克的发动机生产线,这般“战时技术整合”模式给中小国家打造自家国防能力给出了新范例。 当前战场态势显示,俄军已将别尔哥罗德地区的弹药库后撤至距边境150公里以外,并在布良斯克部署了额外的S-400防空营。 这般防御部署的调整,恰好印证着“赫里姆2”所产生的战略威慑效应, 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的时候,双方都在重新给实力边界做界定,而乌克兰军工的这一突破让咱意识到:在现代冲突中,工业能力和创新韧性正成为比领土掌控更要紧的战略资产。 这场静悄悄的军工较量,搞不好比前线的枪炮更能左右冲突的最终结局。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阿胜笑谈

阿胜笑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