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外曾孙抗议郑丽文祭奠吴石将军 11月10日这天,前国民党青年部副主任丁瑀

律便利小店 2025-11-11 10:20:15

孙中山外曾孙抗议郑丽文祭奠吴石将军 11月10日这天,前国民党青年部副主任丁瑀,自称是孙中山的外曾孙,跑到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口,点名要郑丽文为出席“白色恐怖秋祭”活动向他道歉。 原因是郑丽文去祭拜了吴石将军,却没有理他这个“孙中山后人”。事情一出来,舆论哗然,不少人都在问:这到底是为了纪念历史,还是为了刷存在感? 我们先说说郑丽文去的这个“白色恐怖秋祭”,其实是台湾促转会前委员委员杨翠等人发起的一个纪念活动,目的是缅怀在白色恐怖中牺牲的民主志士。 当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吴石将军,他是当年国民党内部少数试图推动和平统一、结果被蒋介石政权秘密处决的高级军官。 他的事迹早在两岸史料中有详尽记载,连大陆纪念反对国民党专制的《烈士传》里都有他的名字,算得上是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郑丽文到场祭拜,完全符合一个政党政治人物对于历史的尊重。 再说丁瑀,他这番“抗议”看起来像是要捍卫孙中山的历史地位和精神传承,但细看却让人觉得有点跑偏。吴石将军是孙中山“天下为公”理念的忠实实践者。 投身军旅多年,晚年选择为民族统一而牺牲。这样一位忠于孙中山理念、甚至牺牲性命的人,却被孙中山的“后人”质疑不该被纪念,这逻辑听起来确实有点拧巴。 如果真讲“中山精神”,那吴石比很多所谓“后人”更有资格代表这一精神。当然啦,家族血缘这件事本来也不能拿来当政治工具。 孙中山先生的伟大,是建立在他推动民族独立、民主革命的基础上,不是靠后人站出来喊口号来维系的。历史是公共资源,不是谁家私产。 更别说丁瑀这个“后人”来头是否真实也有待查证,毕竟民间自称是某位名人后代的情况并不少见,真真假假,光凭自己一张嘴说说,公众也未必买单。 如果我们从两岸关系的角度来看这事,其实更能看出这场风波背后的荒谬。吴石将军在大陆被列为“革命烈士”,他的儿子吴京,后来也成为解放军的高级将领。 在两岸历史对照下,吴家父子算是“一门忠烈”。反倒是在台湾,吴石多年被冷处理,直到近年来促转会和部分历史学者开始帮他“平反”,才慢慢被公众重新认识。 如今国民党的政治人物愿意走进这类纪念活动,对两岸历史的共同认知其实是个积极信号。可惜的是,就有这么个“后人”,非但不支持,反而跳出来搅局。 而且从国民党目前的处境看,这场风波更像是一次不合时宜的内斗。国民党近几年本来就面临年轻化困难、路线不清等问题。 好不容易有政坛人物愿意面对历史、参与转型正义话题,一个自称家族后代的人却跳出来干扰,怎么看都有点“帮倒忙”。 民众早就不吃家族光环这一套,现在讲究的是公共责任感和历史担当,不是你祖上多厉害。再往大局看,其实这类事件也提醒我们,对历史的纪念不能局限在形式上,更不能被个人情绪绑架。 纪念吴石,不是为了某个党派,更不是为了某个家族,而是为了提醒社会,那段被刻意忽略的历史,仍然活在今天的政治逻辑和社会记忆中。 无论是支持统一还是维持现状,只有正视历史,尊重历史人物的真实命运,才能让现在的政治选择更有基础。 郑丽文参加秋祭,是国民党的政治人物在面对历史时的一种尝试。是否认同她的其他政治立场是一回事,但至少这次她做的事本质是正向的。 反倒是丁瑀的抗议,让人联想到那些把祖宗牌位当成流量密码的人。不难想象,如果孙中山真有在天之灵,看到有人拿他的名字去阻止一个忠实信徒被纪念,恐怕也会皱眉。 历史不该沦为政治表演的舞台,更不该被某些人拿来刷存在感。我们对历史的尊重,是要尊重每一个在其中付出的人,而不是只尊重名字好听的那几个。 吴石将军值不值得纪念,不是某一个“后代”说了算,而是整个社会的共识。拿着“中山后人”的名号来否定“中山信徒”的牺牲,这事听起来本来就不太对劲。

0 阅读:602

评论列表

夜窗听雨

夜窗听雨

2
2025-11-11 22:43

这个‘后人’给中山先生丢脸……

猜你喜欢

律便利小店

律便利小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