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日大使乔治·格拉斯出来放话了!居然公然指责中国威胁高市早苗 11月10日,美国驻日本大使乔治·格拉斯在东京接受媒体采访,说中国驻大阪总领事“无疑威胁了高市早苗”,还顺带加了一句,“中国的面具又滑落了”。这场外交交锋,让本就敏感的中美日关系,再次被推上了热搜。 要理解这场风波的起因,还得从高市早苗的发言说起。高市是日本自民党内的右翼人物,长期对华态度强硬,此前她曾多次在台湾问题上 “发表意见”,不仅公开炒作 “台湾有事” 相关话题,还屡次抛出 “对中国保持警惕” 的言论。 这一次,她在 11 月 7 日的公开场合进一步突破底线,直言台海爆发武力冲突可能构成日本的 “存立危机事态”。这一言论被不少媒体解读为 “公然挑衅”—— 要知道 “存立危机事态” 是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动用武力的重要法律前提,其言论无疑是在模糊台湾的中国领土属性,暗中试探介入台海事务的可能。 对此,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的回应十分具体且态度鲜明,先是发文称 “擅自伸过来的肮脏脑袋,只能毫不犹豫地砍掉,你做好觉悟了吗”,后又补充表态指出 “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是日本政客选择的死路,还提醒日方重拾理性和守法精神,避免再次遭到民族毁灭。 此外,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也严正指出,鼓动 “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企图将日本绑上分裂中国的战车,最终将走上不归歧路。这些回应是对日本错误言论的正当反击,并非所谓 “威胁”。 但日方却抓住这点大做文章,立即将其上升为 “对日本人民的威胁”,并迅速叫来了美国 “帮腔”。 到了这里,事情就不只是中日之间的外交交锋了,而是被美国大使的一句话,推向了更复杂的国际局势之中。 我们要看清楚,这次格拉斯的发言仍旧是美国在亚太地区一贯战略的延续。 近几年,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持续“加码”,包括军售、政要互访、议会表态,几乎每一步都踩在中国红线上。 而与此同时,美国也在持续拉拢日本。美日关系近年来越走越近,尤其在军事和安全领域,合作频繁得像组了“固定双排”。从驻日美军基地的扩张,到日本不断突破“专守防卫”的限制,甚至讨论拥有“反击能力”,都显示出日本正在逐步军事化,而这一切,美国不仅没有反对,反而在背后默许甚至推动。 在这种背景下,格拉斯的这番话,其实是要传递两个信号:一是向日本表示,美国会坚定站在你这边,继续当你“最强辅助”;二是向中国释放压力,试图在舆论和外交层面形成围堵。 但问题是,这种“话语战术”在中国这里,基本上不太管用。 中国回应:别蹬鼻子上脸,内政问题没你们发言权。 对于格拉斯的发言,中国方面的回应非常明确。首先,官方立场重申:中国对高市早苗的言论已经表明态度,至于日本和美国怎么理解,是他们自己的事;但如果想借此干涉中国内政,那就是触碰底线。 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中国话说得很清楚——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不是谁说几句话、搞几个会议就能改变的。美国如果真把这种问题当成“地缘游戏”的一张牌,那就说明它根本没打算稳定中美关系。 美国通过驻日大使这个“中间人”释放信号,看看中国的底线到底有多硬,看能不能借着日本的力量在舆论场上占据主动,而中国的回应也很直接:不接受、不退让、不妥协。 这里面还隐藏着更深一层的逻辑——美国其实非常清楚,当前的中美关系正在经历“竞争+接触”的双轨运行。 一方面在高科技、贸易和安全领域持续对抗,另一方面又在推动高层接触、维持对话机制。这种模式下,像格拉斯这种“边缘发言人”的作用,就是在边界上不断试探,看看中国的反应能不能为美方争取谈判筹码。 不过,中国显然也不是第一次面对这种操作。多年来,中国在台湾、南海等关键问题上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应对机制,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事必须做。面对美日联手的“话术攻势”,中国更强调的是实干和底线。 这场风波虽然表面是一次外交发言,但本质上是一次利益博弈中的“预演”。乔治·格拉斯的角色,是美国试图通过“话语外交”影响舆论、干扰中国立场的一个小动作。 但中国的回应告诉所有人:真正的底线不是靠嘴说的,而是靠行动守住的。中美关系要想稳定,靠的不是谁会喊话,而是看彼此能否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特别是在台湾这样的问题上,不容外部势力插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