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出来对我们喊话了! 11月11日,根据外媒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中国之所以避免与华盛顿发生对抗,是因为美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我和中国的关系很好,但与他们保持良好关系的唯一方式,就是以实力为基础行事。我们拥有巨大的实力,这得益于关税,也得益于我重建了军队。他们有很多导弹,但我们也有很多,他们可不想与我们发生冲突。 这番话听着直白,其实透露出美国一贯的做事逻辑——先摆出实力,再谈合作,在特朗普的理解里,所谓“关系好”,是建立在威慑基础上的,不管是军备还是贸易政策,都要逼着对方接受美国的条件。 他把关税和军队并列,就是觉得经济施压和军事力量结合,才是最有效的外交手段。 接着特朗普还提到,中国在贸易上得了很多好处。这种说法很容易让外界误以为中美经贸是单方面的利益输送,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中美经济早已是绑在同一条船上的双向依存,美国市场需要中国制造来维持稳定的消费成本,中国也从美方获取高端技术、农产品、金融服务。 贸易战打到后来,美国自己也发现,硬切这种经济联系,会对本国企业和民众造成巨大损伤,所以才选择暂时停战,这显然说明,中美贸易是互利的,而不是单方面的“占便宜”。 当特朗普用军事实力来解释中国的克制时,不免让人想起过去的历史。朝鲜战争时期,美国自信武力压制足够,但最后还是在被我们打疼才选择了谈判。 今天的台湾问题同样如此,美国如果在这个敏感领域搞试探或者展示武力,也不是仅凭谈话就可以让他乖乖坐下来谈的。 美国这些年在国际事务上一向喜欢用军力当后台,但在对待中国时却保持克制,不敢轻易开火,其中的原因很清楚。一是“不敢”,因为中国的防卫能力已经能可靠地覆盖相关区域,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资产随时可能成为攻击目标,代价之大不是他们能轻易承受的。 二是“不想”,与中国这样的国家正面冲突,只会带来全球经济动荡和政治危机,美国的整体利益会被严重削弱,这种基于现实的顾忌,让他们即便喊话,也停留在嘴上。 特朗普讲话里还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美国的很多盟友也不是朋友,他们在贸易上拿到的好处甚至超过中国。 这其实揭露了美国盟友体系内部的矛盾,美国总想让盟友承担更多责任,但在经济政策上又推行“美国优先”,动不动挥关税大棒,这让盟友对美方的信任开始动摇。 在特朗普这一系列言论面前,中国的立场一直没有变,中国不会主动挑起冲突,更愿意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寻求合作与共赢。 但这份克制并不等于退让,在主权和安全问题上,中国有足够的实力去捍卫底线。如今的大国竞争,不再是单纯的军事角力,而是经济、科技、金融和文化等全方位的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