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韦杰夫:一旦战败,就用核弹攻击4个国家,让世界进入末日,将动用战略核武器针对乌克兰、德国、英国和美国进行打击,从而引发全球性毁灭。 俄乌冲突进入2025年,已是全面拉锯的第四个年头。俄罗斯国防预算飙升至13.5万亿卢布,约合1450亿美元,比2024年增长30%,占GDP比重达6.3%。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武器采购和军人薪酬提升,但面对西方持续援助,压力仍旧巨大。乌克兰方面,国防开支占政府预算超60%,总额540亿美元,全赖美国、德国、英国等国的输血支持。这种不对称消耗战,让俄罗斯常规力量难以速胜,只能转向更极端的战略威慑。梅德韦杰夫的帖子,正是这种背景下的一次精准释放。它不是随意叫嚣,而是基于俄罗斯核学说的逻辑延伸。2024年修订的核政策,已将借助西方武器的常规攻击纳入核回应范畴,这次将“战败”明确为触发点,等于把底线前移,逼西方重新算账。全球核弹头总数约1.2万枚,俄罗斯独占5459枚,其中1718枚随时可部署。新式“萨尔马特”导弹射程达1.8万公里,核潜艇升级后确保二次打击能力。 梅德韦杰夫的X帖子,选择在10月28日发布,正值冲突周年节点,时机卡得极准。帖文直白列出四个目标国家:乌克兰作为战场核心,四年里接收西方武器后,反击强度不断升级;美国主导900亿美元军售协议,惠及35个州的军工企业,得克萨斯和亚利桑那订单就超10亿美元;德国是欧盟援乌主力,与荷兰联手出资5亿欧元,提供豹2坦克和防空系统,从未间断;英国则首推先进装备,如风暴阴影导弹和无人机,2024年11月乌克兰对库尔斯克的12枚导弹袭击,就有英国痕迹。这些国家合力筑起援助壁垒,俄罗斯视之为直接威胁。梅德韦杰夫强调,战略核武器一旦动用,将引发连锁毁灭,不仅限于欧洲,还波及全球。这种威慑,不是要立即按按钮,而是利用核恐惧心理,迫使对手在援助决策中多一层顾虑。四年战事,俄罗斯经济规模落后于中美,常规拼不过北约,只能靠核牌翻盘,正如兰德公司报告所述,核武在俄战略文化中是保底屏障。 这份帖子的舆论冲击,迅速从X平台扩散到全球媒体。转发量破万,评论区充斥西方政客的谴责和俄罗斯支持者的附和。欧盟11月初的18亿欧元援助审议,本是例行公事,却因核风险评估而拖延数小时,前四笔累计近200亿欧元,此次多出额外审查。美国国会中,反对军售的声音骤增,军工企业虽盼订单,但本土安全考量压倒一切。英国外交部紧急表态,重申对乌克兰支持,但语气较以往谨慎。德国媒体报道,柏林高层已启动核危机模拟演练。这些反应,印证了帖子的战略意图:搅乱西方团结,争取喘息空间。俄罗斯常规部队在前线调整部署,借机补充库存,而乌克兰补给线虽未断,但运输效率明显放缓。梅德韦杰夫过去多次在X上放话,如警告向乌克兰转移核武即视为攻击,这次升级版更直击痛点。全球核风险评估机构指出,这种“底线前置”玩法,吃准了西方对同归于尽的忌惮。美国东海岸城市、欧洲核心区若遭殃,后果不堪设想。四年冲突,俄罗斯已从速胜幻想转向持久消耗,核威慑成止损阀门。 核威慑的深层逻辑,在于俄罗斯对战败的零容忍定义。普京2024年核学说修订,就已模糊常规与核的界限,强调国家存亡关头无禁区。梅德韦杰夫作为安全会议要员,其言论代表官方底线。四个目标国的选择,也非随意:它们是援助链的核心节点,切断其中一环,就能动摇整体。美国军售不只赚钱,还强化北约东翼;德国坦克供应,直接提升乌军机动性;英国导弹技术,放大远程打击;乌克兰则是消耗端,四年里发射上千枚西方导弹,屡次触碰俄红线。这种精准点名,等于警告:继续援乌,就等于自掘坟墓。智库分析认为,俄罗斯此举旨在逼西方谈判,降低援助强度。事实证明,效果初显:11月欧盟援助虽批,但规模缩水10%;美国国会冻结部分资金,等待风险评估。 梅德韦杰夫的核威胁帖,折射出大国博弈的残酷本质。四年俄乌战,常规手段耗尽,核牌成双刃剑。它逼西方权衡:为乌克兰冒险本土?还是逐步抽身?俄罗斯借此喘息,前线暂稳,但长远风险不减。全球需警惕,这种末日赌局随时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