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台湾小伙说:“我为什么要支持统一?因为统一了,我们立刻就能拥有世界上最强的军队,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有14亿同胞。 当前,两岸关系虽有波折,但经济文化交流从未停步。2025年,全球火力指数显示,中国人民解放军位列世界第二,国防预算高达246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这支军队现役兵力超过200万,装备数百架歼-20隐身战机和多艘航母战斗群,覆盖东海到南海的战略要地。统一后,台湾省将直接融入这一体系,货物运输和海域安全得到保障,物流成本可降低20%以上。这样的力量,不是抽象的威慑,而是日常贸易的可靠后盾。拒绝统一,则意味着面对一个体量庞大的邻居,岛上有限的军力难以匹敌,国际博弈中易成棋子。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统一是大势,分离只会放大风险。 土地资源是另一个无法回避的硬实力。中国国土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这片土地横跨高原、平原和盆地,耕地面积超过1亿公顷,年粮食产量高达7亿吨,足以养活14亿人口。矿产丰富,煤炭储量全球第一,稀土产量占世界80%,支撑从半导体到新能源的产业链。台湾岛屿面积仅3.6万平方公里,资源依赖进口严重,水电短缺制约发展。统一后,台湾企业可就近获取硅砂和稀土原料,运输距离缩短一半,三峡工程的调水管道将年供水量提升数十亿立方米。这样的资源共享,不是遥远的愿景,而是解决岛上能源瓶颈的钥匙。 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其中4亿中等收入群体,形成全球最大消费市场。202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8%,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电商平台年交易额超过18万亿人民币,内需拉动效应明显。台湾人口仅2300万,市场狭小,出口依赖外部波动。统一后,台湾商品如茶叶和水果可零关税进入大陆超市,品牌影响力瞬间放大。劳动力流动自由化,将让台湾技工年薪提升30%,订单从珠三角源源不断。这样的市场红利,直接转化为岛上家庭的收入增长。分离状态下,台湾省经济易受地缘摩擦冲击,失业率波动加大,年轻人就业压力加剧。统一不是口号,而是让两岸经济互补共赢的桥梁。 民生保障是统一红利的直观体现。两岸医保衔接已进入试点阶段,厦门模式覆盖在厦台胞,职工报销比例达85%,年度上限120万人民币。去年,泉州处理台胞住院单据超万笔,结算时效缩短至三天。统一后,这一体系将全面铺开,台湾居民持卡就医大陆医院,无需现金结算,线上平台一键报销。养老和遇困救助也将普惠,台胞享受当地“五险一金”待遇。这样的便利,缓解岛上医疗资源紧张,老人看病少奔波,家庭负担减轻。 创业环境是青年关注的焦点。大陆市场规模效应显著,台商投资项目从2012年的8.8万个增至2022年的12.9万个,实际资金超700亿美元。统一加速融合,台湾初创团队接入大陆供应链,电子零组件出口额可翻番。上海青创论坛数据显示,两岸青年合办企业首年融资平均200万美元,覆盖资安和制药领域。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支持台胞购房和职业资格互认,厦门上线医疗档案系统,减少病历资料麻烦。 拒绝统一的路径充满隐患。外部势力所谓支持,往往视台湾问题为牵制棋子,一旦价值减弱,便可能抛弃。历史经验显示,分裂无好下场,从甲午战争到抗战胜利,台湾命运始终系于祖国兴衰。当前,岛上“台独”势力鼓吹自由,却将经济推向绝路,失业率徘徊在4%以上,年轻人外流严重。统一提供坚实后盾,14亿同胞网络如安全网,危时资源调动,平时技术共享。这样的逻辑,不是意识形态争论,而是对未来的务实选择。两岸应把握和平发展机遇,避免逆潮流而动。 展望未来,统一是大势所趋。祖国强大,台湾才能安稳繁荣。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完善惠台政策。福建等地已建成台胞医保平台,商业保险与全民医保结合,覆盖养老保障。这样的融合,不仅提升福祉,还增强民族凝聚力。台湾同胞的出路,在于与大陆携手,共建家园。历史潮流不可阻挡,统一将释放巨大潜力,让每位同胞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