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表示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情况感到失望,因为上海、成都、广州三座城市均未提交申请。 这消息一出,体育圈子一下子炸了锅,大家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毕竟中国办奥运的底子摆在那儿,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2022年冬奥会的表现让全球都服气,基础设施、组织能力、群众热情样样不缺,怎么这次连个申请都没交? 但要是把镜头拉远点看,就会发现这个锅真不能全甩给中国城市。不是不想办,也不是不敢办,而是这事儿如今真没以前那么香了。 先说说全球的情况,最近几年想主动申办奥运会的城市越来越少,这不是个别国家的问题,是一个趋势。韩国首尔前脚还在计划申办2036年奥运,后脚就因为预算压力宣布退出。 印度的艾哈迈达巴德虽然表达了兴趣,但进展也一直不温不火。西方国家那边,除了英国象征性地摆了个姿态,基本没人真往前冲。这么一看,中国城市没递申请,其实一点都不突兀。 现在的奥运会,不是说谁想办就能轻松办得起的。国际奥委会虽然一直在推动“简约办奥”的理念,比如巴黎2024和洛杉矶2028都有不少“节俭办赛”的设计,但现实问题还是不少。 奥运会动辄持续十几天,要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光是场馆、安保、交通、住宿这些基础开支就是个天文数字。 很多城市算了一圈账,发现这事儿不但回不了本,还可能长期背上财政包袱。东京办完2020年那一届,虽然赛事本身没出大问题。 但日本国内对花钱办奥运的批评声从头到尾没断过,最后账目一出,成本远超预期,连国际奥委会自己都承认了花得有点多。 对于中国来说,当前的主旋律是高质量发展,不能光靠“面子工程”来撑门面。再说了,中国这几年在体育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其实不靠办奥运也在不断扩大。 像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这些区域性多边赛事就已经做得非常成熟。既锻炼了城市能力,又没有过度拉高成本,群众参与度也高,效果稳稳地超过预期。 更重要的是,国家在推动全民健身、构建体育强国的过程中,更强调的是可持续、广覆盖的体育发展,而不是一锤子买卖式的短期大赛。 其实国际奥委会的“失望”也可以理解,他们现在面对的不仅是城市不愿意申办的问题,还有整个奥运品牌影响力逐渐下滑的现实压力。 过去奥运是全球最顶级的体育盛会,谁办谁露脸,现在则是谁办谁先掏腰包,露脸的机会反而不如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传播带来的即时精彩。 再加上全球经济复苏节奏不一,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很多国家和城市都不敢轻易做出几十年的财政承诺,毕竟一个奥运周期从申办到举办少说十年以上,谁也不知道中间会发生什么。 中国城市这次没出手,更多是理性决策而不是态度问题。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非要靠一届奥运会来证明什么的阶段了。 办不办奥运,并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体育实力,也不影响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在全球都开始重新评估大型赛事价值的时候,中国城市的冷静反而显得格外清醒。 而且从长远看,中国完全可以等到更合适的窗口期再考虑是否申办,毕竟资源、能力、经验都不缺,什么时候出手都有底气。 其实这也给国际奥委会提了个醒,光靠情怀和传统吸引力已经不够了。要让城市重新热情高涨,必须得真刀真枪地解决现实问题。 否则未来的奥运会可能还会面临“没人接盘”的局面。对中国来说,这不是错过机会,而是一次主动选择。在国际舞台上,不是非要做主角才有话语权。 有时候掌握节奏、懂得等待,才是更高段位的参与方式。

嘟噜
国际奥委会,什么钱都想让承办城市出,这毛病也是原来的申办城市给惯的
逆我者 天下共诛之
玩这个还不如把修建川藏,新藏,滇藏和甘藏铁路,还不如修建琼州海峡海底隧道。或者多建造几艘核潜艇或者055大驱
argument 回复 11-12 03:35
对的,听说最少要几百亿美金呢,办这个比赛还不如把这比钱拿来搞航母呢,起码可以搞出3到4艘航母呢,我是80后,08年本土办奥运会时我特别的花了一万多块钱和一个同学跑到北京去买了奥运会男篮比赛的4分之一决赛的门票看了,就是为了看科比,所以我说一代人看一次就可以了,没必要看两次,要是2036 在我们国家办的话我有50多岁了,我是不是还要去看比赛啊,
Dino
我们会申办的,待统一后在台湾省办
广结善缘
我们村可以考虑下
韭菜炒大葱
南京可以考虑接过来办
argument 回复 11-12 03:41
接个屁啊,晓钱得很,这东西全部办完后起码要4到500亿美金的投入,国际奥委会又不补钱,就算补,也不到百分之10还有转播费听说都要给他们一半以上呢,这样的比赛谁爱办谁办吧,
汪洋大海
为啥世界杯足球赛抢着办
用户96xxx61
主要是考虑台海局势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