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三年,血都快流干了,乌克兰才看明白一件事。那个口口声声要你命的“敌人”,伸手要的是你的地。而那些拍着胸脯帮你忙的“朋友”,张嘴要的是你的钱,还得连本带息。 战争一开始,乌克兰的信心满满。泽连斯基不仅是总统,更像是乌克兰民众心中的英雄。他的话语激励了全世界,尤其是在他宣称“我们不需要钱,我们需要武器”的那一刻,西方国家的支持迅速涌向乌克兰。 华盛顿最先做出反应,2022年2月就宣布给乌克兰追加8亿美元军事援助,清单里有800套“毒刺”防空导弹、100架战术无人机,还有6000套AT-4反坦克系统这类重型装备。 紧接着,英国、法国、德国这些欧洲国家也跟着行动,各种武器装备通过波兰边境不断运进乌克兰,舆论场上全是“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的声音,乌克兰从上到下都相信,有西方帮忙,这场战争肯定能赢。 俄军的行动却藏不住真实想法,他们的动作没局限在一开始说的“特别军事行动”范围里,反而很快往乌东和乌南地区推进。2022一整年,俄军就控制了6.4万平方公里的乌克兰领土,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的部分区域,先后被俄军控制。 这些地方不只是资源多,还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之后俄方还推动当地搞公投,想把这些区域划入自己的行政体系,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想要领土。 乌克兰军队虽然靠西方给的武器组织抵抗,当年秋天也收复了一些土地,但整体防线还是一直在往后退,挡不住领土丢失的势头。 到了2023年,战局慢慢陷入僵持,俄军推进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一整年只多控制了540平方公里的区域。乌克兰靠北约给的防空系统和导弹,好几次挡住了俄军的进攻,夏天反攻的时候还收复了几百平方公里土地,但没能实现根本性的突破。 这一年里,西方援助里的“水分”开始露出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报告指出,美国承诺的768亿美元援助里,军事援助占了61%,而且大多是贷款,人道主义援助只占5%。 更关键的是,美国实际交出去的援助特别少,400亿美元的援乌法案里,只有17%真的到了乌克兰手里,36%都用来更新美国自己的军备库存、发美军津贴这些自己用的地方。 2024年战局出现了意外变化,俄军推进速度突然变快,一整年下来净控制了大概4000平方公里乌克兰领土,是前一年的七倍多。 阿夫迪夫卡这些战略要地先后丢了,乌克兰的防线在好几个地方被突破,10月一个月就多丢了725平方公里,创下2022年3月以来的纪录。俄罗斯靠扩大征兵和国际军事合作稳住了前线优势,可乌克兰这边,装备损耗越来越多,能打仗的人也不够用了,西方援助的速度和规模也开始往下掉。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会不会继续援助乌克兰,不确定性变得更大,基辅当局慢慢感觉到“靠山”要松的压力。 就在乌克兰前线一路败退的时候,那些以前拍着胸脯说要帮忙的“朋友”,露出了真实的样子。 华盛顿不再满足于从援助里捞隐性好处,特朗普跟泽连斯基通话的时候,直接提出想以停火协议为交换,拿到扎波罗热核电站的所有权和管理权。 这座欧洲最大的核电站,开战前能满足乌克兰20%的用电需求,就算现在因为战火停转了,还是成了美国盯着的目标,背后其实是美国西屋电气公司早就想布局乌克兰核电市场,还有矿产开采需要能源支持。 欧盟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想法也很直接。乌克兰西部还没开发的矿产资源,已经抵押给了美国,黑海港口的经营权也让给了欧盟,这些资源都成了换援助的筹码。 到2025年时,乌克兰的公共债务已经涨到1800亿美元,占GDP的比例高达110%,每天还得新增大概1.67亿美元负债。那一年单是外债利息就要付90亿美元,占了财政预算的50%,而350亿美元的预算赤字里,有将近一半要靠西方援助填补。 国际评级机构早就把乌克兰的主权信用降到了违约级别,国家根本没法再融资。 泽连斯基政府却有个奇怪的选择性还债办法,对欧美超过1000亿美元的债务,会按时付利息,可对中国15亿美元的贷款,却想拿“战争不可抗力”当理由暂停偿还,甚至还把这事跟马达西奇索赔案绑在一起。 2025年10月底,俄军控制的乌克兰领土已经快到11.5万平方公里,占乌克兰总面积的19%。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这些地方还在推进行政整合,工业生产和能源出口慢慢转向亚洲市场,俄方对这些领土的实际控制,已经成了没法改变的事实。 这时候乌克兰才算真正看清现实。那个被他们当成“敌人”的俄罗斯,用三年的军事行动占了将近五分之一的国土,所有推进都是围着控制领土来的。 那些自称“朋友”的西方国家,给的援助大多是要连本带息还的贷款,援助资金大部分流进了自己的军工企业和军队,最后还要通过抵押矿产、让渡港口、控制能源这些方式要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