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乌克兰武装宣布11月11日,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

旧时的酒价 2025-11-12 00:08:35

就在刚刚 乌克兰武装宣布11月11日,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官宣,凌晨精准打击了俄境内萨拉托夫炼油厂、费奥多西亚海上石油终端等关键设施,说要削弱俄军事经济潜力,这会儿俄方还没回应呢。要知道这萨拉托夫炼油厂可是俄军的“燃料粮仓”,能产20多种油,而且这已经是本月第二次被炸,无人机一炸就着火,俄防空系统看着热闹,却没拦住关键打击,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接下来咱们聊聊这事儿有啥意思。乌克兰这么干,不是瞎打,而是明摆着把敌人后勤这条命脉给掐了。你看,那炼油厂一旦被摧毁,俄军得不到燃料,前线怎么办?油少补给慢,战斗力就得打折。再看那海上石油终端,也不是风景区,而是把石油运出、维持日常的枢纽。冷不防被击中,俄方补给链条里好像卡了个钉子,运转不顺了。 再说国内民生层面,这打击一波下来,不止是前线吃亏,后方也急。俄国内早就有燃料紧张的雷声,限购、黑市、价格疯涨,这些都不是偶然。炼油产能被破坏,油走得不顺,现金流、交通、工厂、民用车都受牵连。战争变得不仅是炮火轰鸣,更像财经战、补给战、心理战。乌克兰用低成本的无人机撕裂对手的供给网,这招有点像“偷鸡不成蚀把米”的逆袭,可目前看效果还挺显著。 这类型战术还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现代战争里,搞大规模正面冲突仿佛成本太高、风险太多,挑对手软肋、花小钱撕裂大系统,可能更有效。乌克兰这种打法像是在递刀子:不是冲进去血拼,而是等对手自己撑不住。俄军如果燃料断了,那再多武器也可能成摆设。换句话说,战场输赢不只看谁炮弹多、坦克重,而看谁的补给链没断、谁的经济轼没垮。 此外,这还拉开了一个更深层的较量:耐久战的概念。俄方靠的是大规模资源和庞大系统,但当这些系统被持续拔牙,慢慢就露出弱点。乌克兰靠的是灵活、小规模、高频次的打击,像蚂蚁啃象腿,时间拖下去,象腿可能先崩。站在前线旁边看,可能你觉得俄还能撑,但背后那条输血线一旦断了,断的不是一根草,而是整个大树的根系。 而普通民众呢,也感受到震荡。你想,交通卡油、工厂停摆、日用品涨价,这些都让战争远离前线的“轰隆声”,走进生活里的厨房、加油站。俄政府如果没法稳住后方,前面再怎么压也会失速。反过来,乌克兰这招不仅打在敌人军队上,也打在敌人经济的神经上。战争变成全社会的游戏,不只是军人之间的比拼。 最后我要说,未来如果这类打击不断持续下去,俄方面的选择可能越来越少:继续大规模投入前线但后勤补不上,或者把资源调回去稳民生而前线空虚。乌克兰这波操作,不止是炸厂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战略思维的转变:以小博大、以减耗为胜。看似低热度但潜在影响深远。一旦供给链彻底瘫,这战争的形式可能会彻底转向——前线激战可能暂停,双方转入拉锯战、消耗战、和你比谁的系统先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阅读:15
旧时的酒价

旧时的酒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