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直接麻了。 奏折递上去,他想的是康熙肯定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挽留,再赏点金银珠宝安抚一下。 结果,京城就俩字儿:准了。 那感觉,就像你跟老板说“我不干了”想涨个薪,老板直接回了句“好的,离职手续今天就办了吧”。 杀人诛心。 这都不是第一次了。他身边那个叫刘玄初的明白人,估计早就把大腿给拍肿了。 早年间,要杀永历帝。刘玄初劝他,讲了个“乐羊食子”的故事,说白了就一句话:你今天能为了表忠心,把旧主子往死里整,新主子看了不害怕吗?他不会觉得你忠,只会觉得你狠,觉得你这人没底线,得防着。 这是人情世故的顶级预判啊。 可吴三桂不听。他觉得,我得拿出态度,我得把事儿做绝,这投名状才够分量。 他用前朝最后一个皇帝的命,给自己换了个“忠心耿耿”的演出机会。结果呢?演砸了。人家只当看了场恐怖片,主角还是个迟早要被干掉的反派。 你看,这病根儿就埋下了。 所以后来,他又用同样的小聪明去试探康熙。他总觉得,我手握重兵,我功劳大,你个小年轻能奈我何?他玩的是官场套路,是心眼儿。 但他忘了,在绝对的权力决心面前,所有心眼儿都是花拳绣绣腿。 康熙根本没接他的招,直接一巴掌把他扇到了墙角:要么滚蛋,要么造反,你自己选。 他轰轰烈烈地反了,扯起“反清复明”的大旗,可天下人都记得,那个“明”,不就是你亲手掐死的吗?多讽刺。 吴三桂这辈子,就是一个战术上的小天才,战略上的大傻子。 他总能看到眼前那一步怎么走最有利,却永远看不到这条路的尽头是悬崖。刘玄初两次都给他指了那条最宽敞但也最远的路,他偏不,他非要抄近道,非要秀操作。 说到底,他不是输给了康熙,是输给了自己的“精明”。 人啊,最怕的就是这种自作聪明。总觉得能算计一切,最后发现,自己才是那个被算进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