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带断了,还得被拉到赛场,坐在替补席上“凑人头”。 我看到这新闻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愤怒,是荒诞。真的,太荒诞了。 就为了让球队满足最低报名人数,一个脚踝韧带断裂的年轻人,必须穿上队服,跟着大部队,坐在那里。他不能上场,不能跑,不能跳,他唯一的“功能”,就是让名单上那个数字,从8变成9。 这叫什么事儿啊。 之前U21那场大群殴,确实离谱,小伙子们太冲动,血气方刚用错了地方。篮协开出重磅罚单,停赛的停赛,禁赛的禁赛,没问题,严师出高徒,不讲规矩不成方圆。 冲动是魔鬼,要罚,活该。 但罚完了呢? 罚单的目的是教育,是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可现在呢?处罚的连锁反应,是让一个受伤的球员,承受这种堪称“行为艺术”的尴尬。 他坐在那儿,看着场上龙腾虎跃的对手和队友,心里得是什么滋味? 是工具人?是凑数的道具?还是一个巨大笑话里,最无辜的那个主角? 打架斗殴,是热暴力,看得见伤口。 而让一个伤员坐在那当“人头”,是一种冷暴力,伤口在心里,看不见,但更深。 全场最孤独的人,可能就是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