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向中国要钱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巴西正式开幕,巴西以东道主身份,宣

洞察观史 2025-11-12 11:45:31

巴西向中国要钱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巴西正式开幕,巴西以东道主身份,宣布启动“热带森林永久基金”并注资10亿美元,却想让中国掏钱,中方表示支持,但钱还是得让发达国家掏。 巴西这声“要钱”,听着有点急,实则藏着太多无奈。 这操作让不少人懵了:保护热带雨林是全球的事,咋先盯着中国口袋?中方的回应倒是敞亮:基金这事儿我们举双手赞成,但掏钱得讲规矩,该站出来的是那些欠了几十年“气候债”的发达国家。 先把巴西的处境掰明白,就知道它不是无理取闹。亚马逊雨林占全球热带雨林的一半,被称作“地球之肺”,可这片肺叶正在被一点点侵蚀。 巴西环保部的数据显示,去年亚马逊雨林的砍伐面积虽然降了12%,但依然有近8000平方公里消失,相当于1100个西湖的大小。 保护雨林得花钱,原住民安置、巡护队装备、替代产业扶持,每一项都是吞金窟。巴西总统卢拉上台后一直喊着“雨林经济”,可本国经济刚从衰退里缓过来,财政赤字压得喘不过气,自己掏的10亿美元已经是咬牙挤出的家底。 有意思的是,巴西找中国要钱,不是没找过别人,是发达国家根本不接茬。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拍着胸脯承诺,2013到2020年每年给发展中国家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后来又把期限延到2025年。 可这张“空头支票”至今没兑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过,2016到2022年发达国家累计才掏了5792亿美元,还差1208亿美元没到账。 更过分的是,这些钱里大部分是贷款不是赠款,2016到2022年赠款占比才26.2%,等于让本就缺钱的发展中国家再背上债务。我前年去肯尼亚采访,当地环保组织负责人拿着一堆贷款合同苦笑:“说是援助,其实是让我们替发达国家的历史排放买单。” 中国的立场从来不是“小气”,是讲“权责对等”。 英国利兹大学做过研究,从工业革命到1950年,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了全球95%,1950到2000年还是占77%。 简单说,气候问题的烂摊子,主要是发达国家烧煤、建厂搞出来的。现在要补窟窿了,他们倒想躲在后面让发展中国家出钱? 中方代表在大会上说得很清楚:我们支持巴西的基金,但资金来源必须符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谁闯的祸谁买单,没道理让后来者背锅。 中国可不是光说不做,只是没把钱花在“填窟窿”上,而是帮着建“造血机器”。 就拿巴西来说,我们没直接给现金,却帮着建了南美最大的光伏电站,去年投产的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光伏项目,每年能减少120万吨碳排放,比砍树卖木材的收益稳多了。 还有华为给巴西偏远地区铺的通信网络,让雨林巡护队能实时传输盗伐数据,保护效率提升了三成。这些实打实的帮助,比单纯给钱管用得多。巴西雨林里的原住民酋长接受采访时就说:“中国送来的是太阳能板和信号塔,发达国家送来的只有开会的邀请函。” 巴西国内其实也有不少清醒的声音。巴西环保协会就公开表示,应该先向美国、欧盟追讨未兑现的资金,而不是找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 欧盟最近还在喊着“绿色新政”,可对气候资金的事避而不谈;美国更离谱,前几年还退出过《巴黎协定》,现在连自己承诺的份额都没凑齐。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大会上急得敲桌子:“气候融资不是慈善,是发达国家必须兑现的责任。”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 有人可能会问,中国现在发展好了,多掏点钱怎么了?这就好比邻居家孩子把你家院子弄脏了,不找孩子家长赔,反而让你这个后来搬来的邻居出钱打扫,没这个道理。 中国的人均碳排放至今还低于发达国家,我们还在经历工业化进程,凭什么要承担超出自身能力的责任?更何况,我们在南南合作中已经拿出了200亿元人民币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比很多发达国家都实在。 巴西的基金计划其实是个试金石,照出了全球气候治理的真问题。 不是缺花钱的项目,是缺敢较真的态度;不是发展中国家要得太多,是发达国家欠得太久。中方的支持,是支持全球环保的大方向,不是支持“谁弱谁有理”的乱掏钱。真要保护雨林、应对气候危机,发达国家就得先把欠的账还上,把该出的钱掏足,而不是整天想着把责任甩给别人。 气候问题从来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事,就像亚马逊雨林的呼吸关系着全球的空气。 但合作的前提是公平,责任的划分得看历史。巴西要找对要钱的对象,发达国家要认清楚自己的责任,中国会继续做负责任的伙伴,但绝不会当“冤大头”。这不仅是为中国争公平,更是为所有发展中国家争公道。 你觉得发达国家该兑现几十年前的资金承诺吗?如果是你,会怎么说服他们掏这笔钱?评论区里聊聊你的高招,咱们一起为“气候公平”鼓劲儿。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 ——2025年11月11日“中方态度:支持,但暂不出资”

0 阅读:56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