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不清了!海南一女子生下女儿,回家养了3个月,突然发现出院记录上,写着“分娩一

通政录历史 2025-11-12 14:22:01

解释不清了!海南一女子生下女儿,回家养了3个月,突然发现出院记录上,写着“分娩一活男婴”,再加上那天有2人生孩子,她怀疑是不是抱错孩子了,到医院询问医生说是打错了,改一下就好了,见女子不信,医院解释:"生产后医护人员会第一时间告知婴儿性别,没有抱错的可能性,文书上性别错误是有可能的。"   这是真实发生在海南省儋州市人民医院的一幕。 今年10月,海南儋州这位女子带着刚满3个月的宝宝去办理医保,却在打印出院小结时发现了致命矛盾:文书上赫然写着“分娩一活男婴”。   她当场愣住,孩子明明是个女孩,出生证明上也写得清清楚楚,性别女。   她回忆起分娩当天,产房里并不只有她一人,另一个产妇也在同个时间段生产,而且那家人正好生的是个男孩。   这个细节像一颗种子,被医院一句“打错了”的轻描淡写种下,逐渐在她心中发了芽。   医院的处理方式无疑让事态进一步恶化,当她带着疑问前去咨询,希望得到一个严谨的解释,医院工作人员却只是简单回应:“文书打错了,改一下就可以。”   当她继续追问有没有可能抱错孩子时,医院不但没能出示任何佐证流程,反而要她“自费做亲子鉴定”。   这时候,医院不是在解答,而是在推责。   在医院的解释中,这只是一次“文书性错误”,他们表示婴儿性别在出生后第一时间就会由医护人员告知产妇,不存在抱错孩子的可能性。   而出院记录上的“男婴”字样,只是个别工作人员录入失误。   但问题的关键是:这不是普通的资料表格,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   根据国家卫健委《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规定,婴儿性别属于重中之重的信息,需经多重核查确认,不容出错。   尤其是新生儿出生入院期间,医院按理需要执行严格的身份识别机制。   包括但不限于:母婴双腕带佩戴、婴儿脚印采集、签字确认等一整套流程。   而这次医院却无法出示任何能证明孩子身份的硬性证据。   没有完整的腕带记录、没有出生过程的签字确认、也没有任何影像资料,只用一句“不会抱错”来试图平息公众的不安。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医院居然要求家属进行自费鉴定,试图把举证责任推给焦虑的母亲。   可这不是她的错,她只是想搞清楚,自己到底有没有抱错孩子。   而医院作为本该最重视医疗安全的机构,连最基本的证据链都拿不出来,就想用“口头承诺”让事件翻篇?   事件在网络曝光后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医院这时才终于开始“正视”问题,表示已经成立专项调查组,将对事件过程进行全面核查。   但这份“迟来的认真”,并不能抚平这位母亲的焦虑。   这位母亲已经自费进行了亲子鉴定,等待结果的过程是她人生中最煎熬的时光。   这场看似因“笔误”而起的风波,背后揭示的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医院的流程是否真的如他们所说那样严密?   如果是,为什么不能提供任何证据来佐证?如果不是,那这个所谓的“笔误”又是否只是冰山一角?   公众的关注点早已不仅仅是这一个孩子的身份问题,而是对整个医疗安全体系是否存在系统性松懈的集体担忧。   而截至目前,医院的调查结果还未公布,亲子鉴定的结论也尚未出炉,但所有人都在等——等一个清晰、透明、负责任的交代。   不是为了这一个家庭,而是为了所有家庭都能放心把生命交到医院手里。   别再让医疗事故蒙混过关,也别让群众的合理质疑被一句话搪塞,这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归属问题,而是整个系统信用的底线。   我们要的不是“改一下就好”,是“再也不能出错”。

0 阅读:133

评论列表

城哥

城哥

1
2025-11-12 18:17

什么意思?验DNA不是知道啦?

通政录历史

通政录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